原生家庭,
就像你的影子
你越想逃离,
它越紧随其后,
深深的刻在你的骨子里。
“早点让你走,你就是拖拖拉拉,你看现在每个电梯人都满了,都已经等了2趟了!”昨晚在图书馆,等电梯准备下楼,一个父亲对女儿教育到。
“我只是去上个厕所,能耽误多长时间?!迸谝慌员谋奶?,狡辩到,还一边拿出手机给父亲拍照。如果没有这样的对话,我很想拿出相机,把这一幕拍下来:一个可爱的女儿,在认真的拍父亲的背影。多么好的题材啊,说不定能得个什么奖呢。
可惜,这样的对话,很让人扫兴,很难让我有这种雅兴。
“你哪有那么多厕所要上。明明就是玩手机······不要老拿着手机,要好好学习。如果你学习成绩好,将来有的是时间玩······”父亲开始了长篇大论的教育。
女儿不再应答,原本举着手机给父亲拍照的手,放了下去,也停止了围在父亲身边继续蹦蹦跳跳,而是默默的走到拐角处,似乎,这样就听不到父亲的“教育”了。
父亲依然面对着电梯,喋喋不休的教育着,丝毫没有察觉,或许有所察觉?但他不在意,还是继续喋喋不休。
一会儿电梯又开了,人还是有点多,父亲硬是挤了进去,然后说道:“小橙!人呢!快点,我们可以坐?!备盖字沼诜⑾峙辉谏砗蟆?/p>
“太多人了,我再等下吧!”女儿快步走来,到了门口又急刹车停住了,不知道是真的人太多,还是不想和父亲在一起,哪怕只是几分钟······
“快点!可以进来!”父亲又大声命令道,女儿只好很不情愿的硬挤了进去。
类似这样的父女对话,经常听到,不同的是,有的是发生在父子身上,有的是发生在母子或者母女身上。
父亲和母亲们喋喋不休的教育着,把自以为是无比正确的人生哲理“教”给孩子,却不去观察孩子是否听进去了,孩子是否愿意听,孩子是否听了能受用、能有所改变······
他们不管这些,他们只顾着在脑中搜索着更多这样的大道理,似乎自己讲出来了,就达到了做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就对子女的未来有交代了。
“听不听是你的事,我反正教你了,听不进去,将来没考上大学、生活过得不如意,你不要再来怪爸爸妈妈?!?/p>
曾经听到有位父亲, 这样直白的对儿子吼道!然后生气的转身走开,看着他的背影,紧绷的肩膀渐渐松弛,似乎讲出这句话后就解脱了;接着他拿起手摘下眼镜,抹了把脸,透出一股深深的无奈和无助。
这是多少家庭都曾经发生过的对话,我不知道,但我总是时不时的就能看到。
父母们对孩子们是充满了爱的,是充满了高期待的,于是总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们,包括自己的人生经验。
可孩子们却无动于衷,甚至非常排斥。
父母觉得孩子不懂得感恩,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他们。
就这样,矛盾越来越激烈,到了青春期,开始了各种家庭战争。
父母批判,孩子顶嘴;父母吼骂,孩子逃离;父母苦苦相劝,孩子越加反感······
这是我们70后、80后、90后的原生家庭给我们的教育,可依然发生在很多00后、10后身上。
经常听到婚前的80后、90后这样讲:“我结婚生子后,绝对不会用我父母教育我的方式,教育我的孩子!那太痛苦了!”
可有一天,结婚后的他们忽然发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好像似曾相识:以前父母就是这么教育他的。
知乎上,有一个短短数语的高赞回答,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症结在哪?
1、把自我看得太重
你的私欲泛滥了。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生气,是自傲的表现,自傲又和自卑紧紧相关。
认真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为什么你会生气?因为孩子不听你的话,因为孩子成绩没考好,因为孩子又把房子弄得乱七八糟······
这些只是事实,而真正让你生气的,是你对这些事实的看法。
你认为孩子不听话,就是不尊重你,所以,你才那么生气,是不是?
你认为孩子成绩好,就是不听你的话不好好学习、天天就知道玩,所以才没考好,所以你才会那么生气,是不是?
你认为孩子总是把你的话当成耳边风,不爱干净,所以又把房子弄得很脏乱,所以你才那么生气,对不对?
改变对事实的看法,放下私欲,从为孩子考虑的角度出发,你就不会生气了。
孩子不听话,是不是因为我说话的方式不对,不如我换个方式试试看?
孩子成绩没考好,是不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或者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是不是我对孩子的关心不够?
孩子又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是不是因为要找东西,是不是因为急着出去没空收拾,是不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忘了收拾?
2、不相信孩子
如果自己不管,孩子就会沉迷于手机游戏;如果自己不管,孩子就不会好好学习;如果自己不管,孩子就会吃亏、被人欺负。
你有没有想过,正是你这些的过度的“管”,导致了孩子的“差劲”?
你越管,孩子越觉得手机游戏很好玩,因为他在现实中得不到家长的认可,于是到游戏里去获得别人的认可。
你越管,孩子越觉得我读书都是为了你们父母,也就丧失了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
你越管,孩子越缺乏独立思考和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也就越来越弱,越来越吃亏。
放手吧。孩子的潜力无穷,因为大自然赋予了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有一颗追求优越感的心。只要好好呵护这颗心,孩子就能不断向上、向善,过出自己的美好人生。
3、把自己的经验和强加给孩子
你的人生经历,是特属于你那个年代的,现在时代在飞速变化,有没有想过,你所谓正确的人生经验,不适合现在这个年代,不适合孩子这个年龄?
还有的家长,会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你问过孩子,这是他真正想要的吗?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种人生。你的梦想只属于你自己,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使命。
如何改变?
1、克制,适可而止
克制想要教育孩子的冲动,管住想要去唠叨的冲动。当想要提醒孩子做错事,需要改进的时候,给孩子建议的时候,适可而止,点到为止,
克制,可以让孩子想听你的建议;
适可而止,可以让孩子听进你的话。
2、改变你的口头禅
把指责改为指导:
“你不要老玩手机啦”改为:“今天有什么收获?? ”——聚焦在孩子成长上,也帮助孩子聚焦自己的成长。
把监督改为关爱:
“作业做完了吗?”改为:“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聚焦关爱,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最后送给父母的话
原生家庭不是用来逃离的,而是用来感恩和反思的;
好孩子不是批评出来的,而是引导和肯定出来的。
你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