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到大喜的一段话,大意就是回到家,老妈的各种碎碎念,忍不住想对此写几句。
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名为《大女当嫁》的电视,片中的女主角本身家境优越,自身条件极佳,但却不得不疲于应付一家人的“狂轰滥炸”。搞笑得是,虽然她的弟弟、妹妹都已成家,但却经常依赖她处理围城中的各种事,一转身,又要多问姐姐一句,有合适的吗?
有合适的吗?其实我想说,管你们什么事儿呢?纵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也是很私人的事,为什么在天朝,这件事就成了“全民公投”一般的公共事务,有那么多人不管不顾,践踏着界限,闯进门来,“无比关心”地作出各种表情?
在我20岁出头时,我也一度被这种关心折腾得喘不上气 ,过年回家也是一个头两边大,左右不对。现在看来,只能说我20岁出头时,内心太脆弱,也太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生怕被“边缘”化,成为别人眼中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幸好,我到底“抗争”下来,应付完各种人情世故,一转身,日子要怎么过,我自己说了算。虽然老妈那时旁敲侧击,说教无数,但老爸相对平静。因为老爸认为两个人感情好才是真的,其它只是时间问题。至于女孩子的年龄压力,那只能顺其自然。
有一次老妈碎碎念,说女儿年龄大了会如何,以及有生育问题。老爸特镇定地来了一句:“怕什么,人家林青霞40岁才结婚生孩子,她这才多大?”
不得不说,对女孩而言,父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小说《浮沉》中,乔莉的父亲就像一位军师,为在职场打拼的女儿指点迷津,也对女儿的感情问题提出建议。父亲们与母亲们相比,大多数时候更沉得住气。当母亲们的目光盯住柴米油盐时,父亲们的眼光是望向远处的。
只是,父亲们再镇定,路还是要女孩们自己来走的。在天朝这种大环境下,女孩们身边的压力,恐怕从上大学那一天就开始了。因为,18岁成人,大学也考上了,接下来,你该考虑谈婚论嫁了吧?社会上的男生太复杂,最好在大学里就把恋爱这件事搞定,毕业就结婚,多么美好的画面?
美好吗?
答案总是因人而异的。大学里的花前月下,难免要影响到学习。有几对情侣,可以一边梳理好恋爱中各种弯弯道道,一边投入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繁忙的学业?
我们从小接受的应试教育,又会给我们一种错觉,十年寒窗,只待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
殊不知,大学正是人生求知的黄金期。没有小学时的贪玩,初中时的激进,高中时的迷茫,大学时代正是我们全面了解这个世界的黄金时间。
放着大好的时光,去琢磨恋人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深夜里辗转反侧,只为思索:他(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头来学业得过且过,毕业即分手,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过程吗?
我不否认,有的情侣把学业与感情处理得很好,两个人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鼓励,与其说找了个恋人,倒不如说找了个学习的同伴。但是,这样的情侣总是太少太少了。
因为,我们的教育,很长时间,缺乏一门课,那就是与异性的交往。美剧《好运查莉》中,几个孩子从十三岁开始,就有了心仪的人。几个大孩子,一边上学,一边谈恋爱,周末时间会带各自的朋友来家里玩,父母的表现也很平静,就好像老朋友一般。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恋爱只是恋爱,没有太功利的目的。学习就是学习,即使恋爱失意,也不会拿学习做文章?!逗迷瞬槔颉分械亩┑显诟咧惺卞忮肆诵纳先?,她一边快乐地约会,一边用心地准备学业,最后被耶鲁大学录取。
说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女孩们,我们的先天教育是匮乏的,与异性的交往是个大难题。我们的父母,从小严防死守,希望女孩们一心只读圣贤书,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等到女孩们工作了,他们又开始没来由地着急,怎么就不见你们谈恋爱呢?怎么就没听说你们有喜欢的男孩呢?
那我就完全不明白了。从小到大,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去尝试,身边偶而有几个特例,还要被你们当反面例子拿来说教。男孩子是什么动物,在我们的字典里还没有答案,顶多限于家里的父亲、兄弟,但陌生的男孩子,哪里有概念呢?
此时此刻,你们要做得,是不是管好自己的嘴,做好自己的事,多给我们一点时间,让我们享受单身的美好,也憧憬下恋爱的场景,至少也要谈一次像样的恋爱吧?为什么一个个总是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恨不得女儿三天内嫁出去,你们就天下太平了呢 ?
这还不算,身边很多人还总是摆着一副过来人的架子,大言不惭地说:日子就这样了,和谁过日子不是过呢?
很抱歉,日子还真不是这样,也绝不是和谁过日子都可以的。
物质的困顿可以自己努力,精神的鸿沟要怎么填平?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嫁给爱情,而是迫于各种世俗压力,不想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幸好,我身边过得幸福的朋友,或多或少是因爱而生的。如果我愿意,完全可以用他们的爱情素材,写出一个中长篇爱情故事来。只是,我不想打扰那种感觉。
曾经,我们彼此分享爱情,谈论恋爱中的趣事,曾经我们看着彼此从小女孩一步步成长。现在,我们都是“那些花儿“,散落在海角天涯。即使经历过风吹雨打,那些花儿还是最初的样子,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