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华说过: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b>
“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样表面的朋友?!?/b>
年少之时,没有什么经历,啥都不懂,自然就认为多个朋友多条路。为了结交各种陌生人,就以卑微的姿态,去讨好别人。
到了一定的年纪,吃过无数次亏了,心态就会发生改变。与其装模作样地讨好别人,不如独处过日子,什么人际关系,都是虚的,唯有自己的日子,才是真实的。
人到中年,讨厌社交,越活越薄情,揭露了这几个真相。
真相一:所有的关系,都需要讲利益。
年轻人认为的关系——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双方都谈感情,就跟小说中的他乡遇故知一样。
现实生活中的关系——谁有利益,就靠近谁,谁没利益,就远离谁,感情只是表象,利益的追求才是真相。
要想搞清楚这一个真相,就必须要有多年的阅历。不少人上了年纪才感慨,人与人之间只有金钱交易,而无真实感情。
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如果你的身上没有别人所需求的利益,哪怕你放低姿态去讨好别人,别人也都不会看你一眼,只会嫌弃你,转身离你而去。
当一个人,逐渐看透了“利益关系”的真相,那他自然就会远离毫无意义的表面社交,而专注于一个人的生活。薄情、冷漠,由此而生。
真相二:江湖社交,十有八九是逢场作戏。
有诗云:“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b>
越是真心实意付出的人,越容易被人辜负。你是大江大河,但月光没有映照着你,反而是映照着臭水沟。
这个时候,你就会反思,我如此真情实意,怎么就换不来好结果呢?现实的原因很残酷——江湖讲究的,从来就不是感情,而是逢场作戏。
今天饭局,大家都在一张饭桌上喝酒吃饭,相谈甚欢。离开了这张饭桌,相互分别后,就谁也不认识谁了。酒桌上的一番姿态,只是相互做做样子罢了。
你戴上面具做人,我也戴上面具做人,双方都隔着面具来社交。社交到最后,不是坦诚相待,而是你算计我,我算计你,双方都各怀鬼胎。
逢场作戏的日子过得久了,也就觉得空虚了。哪怕一群人在一起,也会空虚。这种空虚,是虚伪的做作造成的。如此,不如独来独往,来得更真实、自在。
真相三:你的善良、美好,只会换来别人的伤害。
有人说过:所有薄情冷漠的人,都有着热情似火的过往,只是他们都被一盆冷水浇醒了,过往的热情熄灭了,就只剩下薄情冷漠了。
薄情的人,并非一出生就薄情,只是因为他们被伤害过,就痛定思痛,不得不改变以往的一举一动罢了。
没有接触过黑暗,就不会向往光明;没有吃过生活的苦,就不会珍惜生活的甜;没有被人辜负过,就不会明白人心的阴狠、险恶。
成熟的人,多半薄情。因为成熟的代价,就是让人经受生活、现实的毒打,逐渐丢失了过往的天真、纯粹,不再有以往的深情。
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每个人的眼中,都只有物质、利益、金钱。谁过分善良,谁就成为韭菜、绵羊。
说句不好听的话,再善良的绵羊,再好割的韭菜,吃的亏多了,也会充满防备的心理。有的伤害,终究是刻骨铭心的。
真相四:独处的时光,充满了生命的美感。
网络上有一个问题:人到中年,独来独往,也不跟外人有过多的往来,这真的是“异类”的行为吗?
并非异类。只要是人,哪怕他再热情,再好客,再爱社交,总有一天,也需要回归到独来独往的自我天地当中。
一群人有一群人的孤独,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狂欢。一群人的孤独久了,这一群人就会逐渐分散,大家各走各路,各回各家,各过各的生活。
我们发现,以前组织过的圈子,如今消失了;以前特别喜欢去的聚会,如今有点讨厌了;以前心心念念的饭局,如今有点无感了。
所有的无感,都是时光对于人之棱角的消磨。从群来群往的姿态,逐渐活成了“独行侠”的模样,对他人不再期待,只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独来独往,安安静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再受到各种人情世故的约束。也许,这生命的美感,才会慢慢地显露出来。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