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王冠》(The Crown)。第一季第四集中的一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是 Queen Mary——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奶奶——与她的女仆的一段对话。女仆告诉她说女王来了,奶奶问是哪位女王,女仆蒙圈了,一番解释,奶奶才明白是她的孙女,然后给女仆科普了一遍为什么她们都是 Queen,但又都不是 THE Queen。台词如下:
总结起来,女王、女王的母亲和女王的奶奶都是 Queen,奶奶叫 Mary,所以她又叫 Queen Mary,女王的母亲叫 Elitzabeth,所以她又叫 Queen Elitzabeth,然而,女王本人也叫 Elitzabeth,所以奶奶说有两个 Queen Elitzabeth(顺便说一下,女王叫伊丽莎白二世并不是因为她母亲叫伊丽莎白,而是英国历史上已经有了一位伊丽莎白女王,为了区分,分别冠以一世和二世)。
倘若只看英文,这一段是很好理解的。但要翻译成中文,却不是那么容易。上面的字幕将 Queen 统一翻译成女王,不太妥当,光看中文字幕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疑惑是女仆太傻还是奶奶老糊涂了。因为在中文里,女仆只要说“女王到了”,我们都能明白是指女王陛下,如果是女王的母亲来了,那她应该说“太后到了”。
然而,这并不是译者水平不够,虽然这段译文有改进的空间,但要完全再现原文的意思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中文里没有一个能统称女王、王后、太后和太皇太后的词。
这一差异是中西方不同根也不同源的文化造成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在称谓上分的很细致。皇宫里,从太皇太后、太后、皇后乃至后宫妃嫔,都有自己的专属 title;平民老百姓的家亲内戚,不仅要分父系母系,要论辈分,还要排长幼;而英文中的 Aunt、Uncle、Cousin 只能体现辈分,以至于在没有背景的情况下,完全不知道该把 uncle 翻译成叔叔还是舅舅,该把 sister 翻译成姐姐还是妹妹……
回到剧中,要将这一段翻译清楚,可以加注。但根据我多年的追剧经验,以为影视剧加注实在没有太大意义,如果不暂停,根本来不及读完注解。那么,要使这个场景的存在合情合理,该如何处理呢?苦思冥想之后,我认为不如抛开 queen,将其模糊处理为“殿下”,让整个场景演变为女仆分不清“殿下”和“陛下”,从而引起误会和引出奶奶的一番解释。
Queen Mary 解释完之后,女仆忍不住吐槽了一句:Nurses and nuns have the same problem. We are? all called sister。这又引出了英译汉中另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一词多义。
英语中有很多词不止一种含义,有的是从一种含义引申出其他含义,比如说 bow,既可以指“弓”,也可以指“鞠躬”,desert 可以指“沙漠”,也可以指“遗弃”;有些词的多个含义却八竿子打不着,比如说 fan,可以指“粉丝”,也可以指“风扇”,二者似乎扯不上什么关系。
一般情况下,一个词在一个句子中只会表达一种含义,只要找准所表达的含义,翻译起来并不难。但对话是个例外,尤其是一些喜剧中的对话,而英美剧中有很大一部分笑点恰恰是基于多义词。
比如《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 第二季第八集,Leonard 新交了一个女朋友,Penny 开始八卦。
Penny: So, who is she?
Leonard: Oh, she is a doctor.
Penny: Oh, nice. A doctor doctor, or you kind of doctor.
上一例中的 queen 勉强还能翻译出来,这里的 doctor 我实在无能为力。Doctor 既指医生,也指博士,但中文里医生是医生,博士是博士,医生可以是博士,但博士不一定是医生。所以在翻译这句话时,除了加注说明英文中博士和医生是同一个单词外,别无他法,只要 Leonard 回答她是个医生,对话就结束了,不会产生 doctor doctor, or you kind of doctor 的疑问。
有趣的是英语中表示学位的词都是一词多义,表示硕士的 master 又有大师、主控的意思;表示学士的 bachelor 又有单身汉的意思。之前看书先生的文章,里面也有提到关于 master 的笑料,大致是说酒店的 master(总开关)不管用,书先生需要起身去关灯,于是吐槽道:master(硕士)不行,还得 doctor(博士)出马啊。(详见书先生文章南洋学记 | (1)开学前的乐事儿一箩筐)
同音字也是英美喜剧中的常见笑点。《生活大爆炸》第二季第三集,Penny 看 Sheldon 玩游戏,Sheldon 提到 AFK,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Penny: What's "AFK"?
Sheldon: AFK. Away From Keyboard.
Penny: Oh, I see.
Sheldon: What does that stand for?
Penny: Oh, I see.
Sheldon: Yes, but what does it stand for?
显然,Sheldon 把“Oh, I see”理解成了“OIC”。但这个笑点也翻译不出来。如果照直译,不懂英语的观众无法 get 到这个笑点;加注说明,能起到一些效果,但笑话经人阐述,往往没有自己看来得好笑。
就像看《生活大爆炸》第四季第十集的时候,宅女 Amy 第一次看到型男 Zack,激动地“Hoo”了一声。当她跟 Sheldon 讲述的时候,Sheldon 将 Hoo 听成了 Who,于是两人陷入了无休止的“Who” “Zack”“Who” “Zack”的循环中。我当时笑得满地打滚,身边那位理工男却无动于衷,我以为他没看懂,于是给他解释了一遍,他依然一脸不解的看着我,心里八成想的是:我怕不是娶了个傻子吧。现在很多英语学习者都喜欢看美剧学英语,我想说要看懂美剧,得先学好英语啊!
翻译是一项有趣但又有些无奈的工作。语言各有各的美,在“解码”和“编码”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丢失一些东西。有时候遇到妙语,却怎么也翻译不出其中的韵味,就像独自出去旅行,看到难得一见的美景,却没人可以分享一样,让人失落。但旅行还得继续,每一段旅程结束,写两篇“游记”与网友分享,也是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