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了一个春节的翟天临学位事件,在元宵节终于尘埃落定。
事件的一开始我就想到了钱锺书先生围城里的方鸿渐。方鸿渐在欧洲留学四年换了三所大学,最后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也只是为了搪塞家人,并不敢轻易宣扬,当看到报纸上的博士声明,反而觉得羞愧难当。而翟天临总是现于人前,还标榜自己的学霸人设,毕竟他的博士学位远非方鸿渐的野鸡大学可比。但他们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以非正常手段获取。
撇开翟天临的个人因素,校方在论文审查时就没有责任吗?还是所谓的论文答辩只是一个过场,无意义的审查。目的就是要给他一个名誉头衔。就好像国内各大学对文化名人,娱乐明星授予的名誉博士一样,有些确实是在所专业的领域有一定突出成就,可以破例。但大部分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吧?堂堂正正的大学居然要依靠明星来提高知名度。如当年的清华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以自己的学识而获得巨大的威望,校方拥有之是荣,而如果只是一个明星虚无的名气,校方拥有之,恐怕会沦为笑柄,是耻。大学不以学术为重,而以名气为重,大学就是个笑话?!八酱笱д?,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薄逢葭?/p>
陈寅恪先生早年先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后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言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但却没有一个博士头衔,只是求学问而不是求学位。在被清华特聘为教授时一无著作,二无博士头衔。以自己的博学赢得教授的教授称谓。其实在民国时期大师辈出的年代,求学问而不求学位者又何止先生一位。
但在现如今求学位者多,求学问者少。大学已经变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