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万物存在。间接有用于人的,直接有用于人的,均为不可胜数,更不是一句话能够道尽的。何者“有用”,何者“没用”,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发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b>关键在于“听”。“不听”,那是一点用都没有。“听力上的发现”,由之至关重要。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儒家“四书”是“常识上的有用”,但若真正“有用于个人”,还得自己“钻进去”发现哪些东西到底有用于自己。于此“发现”中,到底是发现了有用的东西,还是发现了自己呢?
深彻思之,我们不难结论:一切外在“有用”的发现,本质上都是内在地发现了“我”——“我”可以使什么有用。
倘若“我”都“没用”了,还会有什么“有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