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高铁上时,有人听说我们要去徽州,就很热情地向我们推介了当地美食,什么毛豆腐、臭鳜鱼、石头粿、纸皮馄饨等等。毛豆腐和臭鳜鱼我们曾在黄山吃过,对于从未尝过的石头粿倒是好奇,想象中,石头粿与以前吃过的山西石头饼是一样的,均用石头压制,特别香。于是入住徽州古城当晚,便在民宿老板推荐下,去了附近的一家餐厅,点名吃了石头粿。
这种粿有三种馅,梅干菜的、黄豆面的、韭菜粉条的。梅干菜的和韭菜粉条的烧饼、馅饼我们都吃过,惟黄豆面的没吃过,遂点了黄豆肉粿。
在等待上菜的间隙,上网搜了下石头粿的来历:石头粿是徽州传统面食,早在清代即负盛名。粿是徽州地区当地人的俗称,因为制作中用石头压住,所以称为石头粿,也叫黄豆肉粿。它是用猪五花肉丁和炒黄豆粉拌成馅心,用面皮包上,收口捏紧,推粿成圆饼,然后放在平锅中烙,每个饼子上放置一块石头压著。放石头的目的是为了传热均匀,使馅心熟透,饼不翻面而是边烙边按动石头,使内部油脂渗出,一直烙至熟透即成。
徽州石头粿的粿皮实际上是千层酥饼的油酪面,粿皮薄,馅多,油分足且酥、松、脆,味香浓,又不易变质,耐饥。旧时徽州人外出经商,一路跋山涉水,食无定时,居无定所,且又素来勤俭,遂在出门前做些干粮带到路上吃?;罩萑撕艽厦鳎墙褂突虿俗佑图友伟韬驮诿娣劾?,用中间可以滚动的木头轱辘,将油面团辘制成圆圆的粿胚,包入用黄豆炒熟后用石磨磨成的豆皇,然后在平底锅中,加块祖传的砖头压着,以文火烫熟.。此物既好吃又不易变质,还便于携带,随时随手可食。相传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扬州时,在客栈中遇一汪姓徽商正在就着茶水吃着此粿,一阵淡淡的油香传入乾隆鼻中,引发食欲,遂讨一个来吃,食后赞不绝口。
黄亮亮的石头馃端上来了,果然油香扑鼻,夹一块入口,酥脆香浓,只是吃了两块后,就觉嘴里咸得黏腻。好在我们还点了一大罐冬笋炖火腿,冬笋特别嫩滑香甜,就着冬笋吃石头馃,刚好解了咸腻。
从餐厅出来,我家先生意犹未尽,还想吃点什么。我们转到古城小吃街,看见街口第一家就是卖毛豆腐的,店门口支着一口大锅,锅边外沿摆着一圈长着白毛的毛豆腐。摊主见有客来,一边吆喝着“好吃的毛豆腐”,一边伸出锅铲将锅边的一排毛豆腐铲到平底锅,毛豆腐一入油,锅里滋滋作响,摊主再用铲子翻面,毛豆腐上的白毛已然不见,泛出焦黄诱人的色泽。
“来一份吧!”看到毛豆腐,先生的馋虫立即上来了,自从在黄山吃过毛豆腐后,他就念念不忘。
也就怪了,我喜欢吃臭豆腐,却不太喜欢毛豆腐的味道。
毛豆腐是徽州的传统名菜,将豆腐切成块状进行发酵,使之长出一层寸把长的白色绒毛,然后用油煎成两面略焦。豆腐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被分解成多种氨基酸,味道较一般豆腐鲜美。相传朱元璋一次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随从于草堆中搜寻出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但已发酵长毛,因别无它物,随从只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转败为胜后,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毛豆腐遂在徽州流传下来。
先生吃得高兴,又在摊主建议下要了一罐啤酒,坐在锅边,一口啤酒,一口毛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