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的一部电影《十二公民》,讲述的是十二位陪审团成员在讨论一起凶杀案,一件几乎所有人都百分百确定疑犯是凶手的案件。那么,讨论的意义何在?
我的理解是所谓的“共鸣”。
《十二怒汉》版本的翻拍目前一共有四部,小编一一看完后,才写下推文。第一版本是美国的《十二怒汉》,第二是日本的《十二个温柔的日本人》,第三是俄罗斯的《十二怒汉》,第四是中国的《十二公民》。
先从1957年美版的电影《十二怒汉》讲起吧。从舞台剧改变成电影的《十二怒汉》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豆瓣评分9.3。诚然,黑白电影一开始会有些无聊乏味,但一个词让我开始静静地欣赏起来,“not assure”,不确定。唯一一个举手表示无罪的人,说了不确定。是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是绝对的对与错,但为什么一开始11人就默契地产生了这份共鸣——“有罪”呢?
为了打破这看似铜墙铁壁,实则一触即溃的“共鸣感”。每个人鲜明的性格特征、职位、地域的不同代表着标签化的人物形象,逐步逐步愈发激烈地争吵,让人不禁问道,“何处来的共鸣?”,原来不过是各自争吵的自鸣声罢了;所谓的证据确凿也不过是荒诞不经的一己之见罢了。最爱影片中理性与愤怒自由地穿插,尽管是八号提出的无罪,提出合理怀疑的理智性,但他依然会愤怒地将玩游戏的纸张揉成一团,依旧会叱骂三号先生为“虐待狂”。
可想而知,绝对的理智是不复存在的。但真理是越辩越明,越理越清的,“公正”“权利”“责任”等这些字眼,不仅仅只是嘴上功夫,更不是只要有制度存在便可,人们才是有强有力的执行官。影片结合的本土文化,最明显的是“贫民窟”,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引起五号不满及过后一连串的矛盾点所在;其次是对长辈的尊敬,三号希望自己不孝的儿子对自己表示尊敬而不是一去不归,但他何曾对九号老人表示过尊敬,六号对其说,“你得学会尊敬别人,先生”
......
十二人因某一证据某一证词而共同发声,思想的火花也因相同的频率而彼此靠近,这不才是真正的共鸣么?九号睿智老人向八号先生询问名字,握手相视一笑的那刻,“公正”似乎与影片中的情景般雨过天晴。
第二版本《十二个温柔的日本人》翻拍于1991年,有趣的是许多细节与原版不同,就连投票也是从无罪改变成有罪,最后还是回到无罪的过程。但经过讨论的结果,意义不同了许多??上У氖?,在看这部影片时让我感觉到时间漫长,很难熬下去的想法。它失去了原版里激烈的有理性的对话,只有一味地觉得觉得,一开始十二位温柔的日本人都投票了无罪,全都起身离开时,却有人改票为有罪。紧接着便是大张旗鼓说有罪的那位青年义愤填膺地说有罪,逼每个人说无罪的理由,却没有任何人说出无罪的理由。
我想至少有一个人来解释无罪吧,毕竟时间长到连我这个愚笨家伙都想出了可以辩护的理由,可剧情还是在拖沓。直觉告诉我最后的辩护者就是那个坐在窗边,几乎不讲话,颜值最高的十一先生,谁让他在影片过了30分钟后的第一次发言说了句,“不管投有罪还是无罪,被告人最多是死缓”的言论。投无罪的人中第一个说了句靠谱的话。
终于,116分钟的电影在最后30分钟时,十一先生终于开始大展身手,由于披萨和按喇叭两个点我先前就想到了,所以除了路口有交通灯那点没想到外,小编没多大惊喜。让我意外的是,十一先生对最后仍旧支持无罪的两位老人家说“我是律师”,可是影片最后却说,“我是演员,之前有演过律师的角色”。
或许,“人不可貌相”也是这部影片想讲述的观点吧。
其实,从影片一开始让我注意到的是陪审团里有女性的存在。日版是四个版本里最后看的一个版本,也是唯一一部出现女性的陪审团。原以为女性的存在会有意外的不同,但我错了,我忽略了日本女性在日本的阶级地位。三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均没有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唯一一个短发西装的女性拿起本子却也只是念叨了整个案件的过程,就戛然停止,坐下,没啦。
你的意见呢?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少了明面上标签化人物的冲突性,缺乏了精彩的看点,以“流鼻血”、“窒息”等来凸显日本人的温柔礼貌,来讽喻一个个的善良同情所表达的“觉得无罪”?;蛐硎潜酒ㄒ逦簿绲脑倒?,“公正”的意义被时间蹂躏地我也想点披萨来吃了。只能说温柔的日本人不过是长期以来被压抑的结果,无赖似的有理有据才是真的编故事,他们内心处的共鸣或许是“伪善”,撕开面具后的共鸣还是本质上的“温柔”吗?
第三版本是俄罗斯的《十二怒汉》让我脸盲症犯的一部影片,感觉好多白发老头。当然,也是促使我去翻阅俄罗斯近代史的一部影片。
俄罗斯电影:《十二怒汉》
先从近几年的概况来谈谈车臣与俄罗斯的关系?!俺党级懒ⅰ笔钦秸⑸母驹?。
09年“车臣战争”被俄罗斯宣布正式结束;
10年俄罗斯莫斯科卢比扬卡和文化公园地铁站均发生爆炸事件;
同年,格罗兹尼列宁区的车臣议会大楼遭到武装分子攻击;
11年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发生自杀式炸弹爆炸;
16年6月,土耳其爆炸事件中的负责人是有着不容忽视的车臣势力的沙提叶夫;
16年7月,他的强力搭档“车臣奥巴马”证实身亡。
所以,从影片一开始便聚焦于众所周知的敏感处,抨击感应是理所应当的强烈,但不知为何,由始至终我却只感受到一种柔弱感的存在?;蛐硎且蛭秸蔚牡拇┎迦媚谛纳畲Φ娜崛踝怨俗缘馗∠稚侠?。
该部影片除了传统上有着困住十二位审判员的时间空间,更让人瞩目的是困住车臣少年的童年记忆里的时间空间,两个锁牢片段来回地穿插引扣,就如镜头中误闯入的小鸟,飞这飞那却无法逃离。可是,十二位审判员却有权利有办法让少年逃离。
诚然,一开始那些表情冷漠的家伙盯着唯一一位说“反对他有罪”的人时,有些胆怯了。在想,我是否也会退缩,正如绝大部分人所想的那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早点解决不就好了咯”。正是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才会让人厌恶唾弃,“一手举一命”。
值吗?
拜托,别再用这些糟糕的套路来当共鸣了!
喜欢该影片的演员,演技很棒,爆发点很足。尤其是在大主题下的生命反思。
一个是所谓的笑过人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无聊把戏;
一个是所谓的尊敬长辈,不过是衡量自身的标尺;
一个是所谓的狂执偏见,不过是自我隐藏的借口......
无论是连续N个“哈哈哈”的怒吼,还是推着轮椅疯癫地转圈,他们还是在继续前进,为真正的“悲悯”而“共鸣”。
似乎,少了些什么?
是的,它缺失了原版里对理论依据服从的味道,过多地添加了放下偏见的调味料。所以,民族偏见的比重大于法律的公正性是这部影片的异味之处。
片段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了抢回那么一票,为了让比分回到6: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惊吓的举措让人不知所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善哉善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片段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为什么一天到晚傻呵呵地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为什么乐此不疲讨好别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为什么不厌其烦地隐藏自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究竟在害怕什么?
片段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父慈子孝,尊老爱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论哪个民族,都一样重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日,十二个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审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曾庄严肃穆?打了个盹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曾理性理论?死狗崽子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曾抛己之私?呵呵呵呵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罪释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义子养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够了
第四版本便是中国的《十二公民》,与其他三部国家法律制度的不同便在于中国实情并没有陪审团制度。
中国电影:《十二公民》
然而,也让我们清楚地明白,就算有陪审团制度,我们百姓对于公民的意识、权利、责任等,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分配,又何谈制度本身呢?
尽管七号小卖部老板终于歇斯底里地说,“你们听不见,你们永远听不见”,可是,这句话的本质不还是“我”吗?当三号怒斥八号将纸张捡起来时,八号知道自己的错,依旧压下自己的自尊去尊重他人,而三号呢?依旧鼓吹权利的使用权。我们从别人眼睛里看到的只有自己,放大的自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只在乎自已权利的拥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却从不在乎拥有权利的责任
这场闹剧最终审判的结果不是富二代,而是在场的十二人,检察官身份的揭示在我看来是不得不的无奈,也是心寒之处。因为貌似只有这种充满正义能量的职位才符合本土文化的气息。
“言无刀锋,却能杀人”是这部影片的宣传语。从头到尾的地域歧视、出生歧视、仇富心理、二十四孝论等等,都是习以为常的牛皮藓,四处皆知。
这让我想起陈凯歌的电影《搜索》,网络暴力的舆论何尝不能杀人于无形?近期的自杀事件便不多说了吧。影片中讨论的真实案件有很大一部分讲起了网络,传播红于网络,有罪延于网民。当然,理性地独立思考是现如今最缺乏的文明,快餐文化的洗脑已然让百姓只注重自身,现实世界与否也全然无关。
最终,“十二公民”四字更多的是反讽的韵味。
聊完四部影片,是时候回到最初的问题,“讨论的意义何在?”
我的理解是所谓的“共鸣”。
说得通俗点,就是有同其感、同其好、同其历,是欣赏影片过程中不自觉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
一感,是指在品赏影片时,影迷的内心情感,思想或经历的种种,与导演所勾勒的演员形象有不谋而合之处,从而深受感悟,形成一种同频率同振动的“吸引”状态,或许就是“吸引力法则”;
二好,是指广而泛的影迷观众,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欣赏者,在欣赏同部影片时,大抵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情绪失控抑或是审美品味出现趋同的现象;
三历,是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影片的起初至影片的末尾,似懂非懂,似悟非悟,在此刻,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了心之所向。
我和你,产生“共鸣”了吗?
-----------------------------------------------------------------------------------------------------------------
【电影链接】
第一版本美国1957年黑白《十二怒汉》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953939/
美国1997年彩色翻拍《十二怒汉》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5312468/
第二版本日本1991年《十二个温柔的日本人》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139310/
第三版本俄罗斯2007年《十二怒汉:大审判》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yMTA4MzY0.html
第四版本中国2015年《十二公民》
http://www.1905.com/vod/play/950467.shtml?__hz=8c7bbbba95c10259&api_source=sougou_vodfilmadd&fromvsogo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