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我不会说终于来到山顶了!很奇怪,每次爬白云山都是同一条路,而且是捷径!这条路就是千尺嶝,顾名思义,就是大概1.5公里有一两千台阶。如果走得快那当然很累,慢慢来就没那么累了,而且还可以发现很多东西。
以前爬白云山总是想着这次我要爬到最高点,爬到哪里哪里,总的来讲就是有很明确的目的。也正因此,每次我都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很多人以及很多风景,当然最后也很累。我知道我收获良多同时也会错过很多,不过,无论如何,人总会错过很多。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来到半山腰,我看到一座叫三晖亭的小亭子。三个六角星芒状的亭顶相连,三者成一个角度。居中的小亭子没有人,其他两个各有一人。左边的是一个约莫六十多岁的老人,头发微白,神态安详,闭目养神,腰板挺直,嘴里不时开合,似乎是在吟诵着什么。右边的是一个中年大哥,背着一个有点年月的旧红书包,低头,神情专注地玩着手机,手指不时轻点屏幕。我先是注意到亭柱有一块木板,那是刻着对联的红油漆木板。是这样的:无边风物极目当为万古吟,千层云海浮想能令九重开,横批:三晖亭。细心的人会发现,我漏了一句。是的,那一句我没看出来,龙飞凤舞,行云流水,非常流畅自然,有风骨也有韵味,是难得的好作品。虽不是极其潦草的草书,却也是一些我不懂的行书。但我知道这真的很不错。我站了一会儿,然后坐下来,看到风在动,于是树也在动,叶子跟着轻轻晃动。天气有点热,但走得慢就没有那么多汗,我本来就走得慢。休息一下就觉清爽了。这个亭子让人欢喜。我来过很多次白云山了,但这里的美好却不能完全为人所发现。这或许才是人们来此的目的吧,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永远都在发现。
以前来白云山总有很多的目的,不敢说现在没有目的,只是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吧?;故潜匙鸥鍪榘?,放慢脚步,也遥想公瑾当年,羽扇翩翩,不过没有谈笑间,只有自嘲间,扇一路清风,似闲庭信步,走一步是一步,走一步就少一步,想起多年前的且行且珍惜。
走着走着,很多人从我眼前走过去,也有很多新发现。比如那些路边像蘑菇样的风雨亭,只是认不出来那名字,都很有特色。
遇到一对年轻母子。小男孩大概十来岁,微胖,但这不好说,被他听到可不好,有可能会伤害一个胖子的自尊心耶。妈妈怎么说呢,初看来应该挺有文化气质的吧,愿意在炎热的夏天来流汗的人都挺不错的吧。小男孩走了一会儿就满头大汗了,看他衣服都湿透了真想休息一下。妈妈说不要坐了,越休息会越累。于是继续走,我也慢慢来,我们始终相隔不远。故事没有完。小男孩真的累了,你看都口吐白沫了,他真想休息一下,我想。妈妈说你可以休息一下,然后从另外一条路下山,我要继续走,不能休息。语气略显平静。小男孩有点发飙,不过最后没怎样。我还是走,慢慢地。可能妈妈也累了吧,他们在亭子坐下,我还是继续走。
走到快到山顶的观景平台,原来这是一个小山洞样的观景台。在这里看了一会,颇有点坐洞观天的感觉,至少是看广州的高楼大夏。世界只有这么大,在你眼前的就只有这么一部分。人们都觉得眼前的太小了,于是要去看更大的世界。其实有些事我们看不到,广州每天都上演无数故事。一片一片的高楼,在朦胧中一一浮现,就算再极目远眺也有限,这是繁华的广州,但不是广州的全部。《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说,最让他恐惧不敢走上陆地的不是那看得见的无尽城市,而是那看不见的人事物让他在船上终其一生。城市,的确让生活更美好。但是,城市的深邃几人能懂?
最后一段路是很崎岖的台阶。遇到一对母子。母亲坐在石阶上,头发微白,目光温柔平静,皱纹布满脸庞,嘴里不断喘着粗气。儿子站着,高大,看着一点不累,眼神里满是关切,静静地等母亲休息。他们母子说着方言,我没听懂。但这一刻,我似乎懂了。年轻母子和这对母子何其相似,时光会给我们故事的答案,岁月会篆刻着一切。我微笑着,想说什么,但没有说什么,继续慢慢地爬。
爬到山顶快十一点了,用时将近一个钟。然后在这里坐了下来没来得及欣赏山顶的风光开始写我的感想。天气虽热,但总有树的荫蔽,还有风来做伴。人挺多的,笑声说话声更多,人们显得很开心愉悦。我坐在这里,乐他人之乐。
最近很喜欢南怀瑾大师的一段话,与诸君共享: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