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为一家财经杂志运营公众号,一个月的时间里涨了1000粉,有点出乎意料。遂将一个月来的运营心得整理如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爆款文和爆冷文也许只是一个标题的距离
这个公众号叫“新财富投研圈”,主要研究投资,但也辐射到财经、宏观经济、股市、楼市等层面。公众号的平均阅读量在1000左右,但也出了一篇相对爆款的文章——5月12日推送的文章《赵晓光:世界五大巨头都在干这一件事...未来5年将有很多人因此失业!》阅读量为11306。 这篇文章是该杂志社大号新财富plus的原创文章,取材于当日举行的TMT峰会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电子行业第一名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的发言。这篇文章在全网迅速走红,被网易、搜狐、中金在线等重量级门户网争相转载,证明了它并非一篇哗众取宠的爆款文。
作为门面,标题是直接决定文章阅读量的一大因素,《赵晓光:世界五大巨头都在干这一件事...未来5年将有很多人因此失业!》这一标题中涵盖了几个关键的要素。权威性:“赵晓光”是意见领袖,他的观点代表着专业;重要性:“世界五大巨头都在干这一件事”突出了内容的重要性,也能激发读者好奇心;前瞻性:“未来5年”是一个近在眼前、人们迫切关注的时间节点;热点话题:而“失业”本身就是一个敏感词,与人们息息相关,是恒久不变的热点话题。具备这几大特征的标题自然也会聚焦受众的目光,能够很好地为文章引流,进而促使读者的点赞和转发。
与爆款文相对应的是爆冷文,在运营期间也出现了三篇阅读量低于100的文章分别是:其中 《瑞银Paul Donovan:信心调查数据五大陷阱》(阅读量:59)、《创投驱动企业成长,并购加速产业升级 ▏2017年常州企业成长与创新资本合作洽谈会暨首届宋剑湖投资并购论坛圆满举行》(阅读量:87)、《深交所修订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 进一步优化信息披露考核机制》(阅读量:83)。而这些文章都有一个通病,选题太偏以至于脱离了受众的兴趣点,与其关系也不大。此外标题太硬也会使点击量大打折扣,如深交所那篇,标题若能选取对受众影响对密切的信息点,也许点击量会有所提升。
一个合格的小编:建立适合你的SOP
对于一家脱胎于杂志的财经新媒体而言,找到垂直领域和细分受众后,持续生产优质专业的内容,并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方式,方能在众多同行大军中突围而出,因此具有平台化特色的成为许多大号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小编能够建立一套完整、详细的平台运营方案——SOP(标准作业程序)。
对新媒体从业者来说,SOP(标准作业程序)是每个编辑要精心设计的,培养好习惯,才是一名合格新媒体小编的开始。这些流程作业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并且减少错误,保证内容生产的持续性。
第一步:建立选题库
编辑可在运营过程中可建立一个选题库,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所谓选题库其实也是文章备选库,选题库的可分为几个子菜单:常规选题、热点选题、系列选题和其他(文案、活动通讯),实际上这就是是将编辑的日常选题工作流程化。
具体操作上,常规选题主要靠日常积累。就财经公众号而言,要求编辑对于股市动态、政策动向保持持续的跟踪,积累一些时效性不那么强的文章(经济观察、投资策略等)录入选题库,避免“找不到文章发”的尴尬。热点选题则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敏锐的行业嗅觉,还需把握好追热点的技巧,因为追好了热点很容易实现“一举成名”。在这一点上,借鉴爆款、紧跟同行能够降低风险,热点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弄巧成拙。在系列专题上,公众号可利用平台资源,使内容形成自己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步: 建立选题标准
每个编辑在选题的时候心中都有把内容标尺,他们会根据平台定位和个人经验进行内容的筛选,但这样很容易导致内容选择过于主观的后果。如果能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可供参考的选题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内容的客观度和专业度。不得不承认,标准化的内容生产也容易出现过于死板的问题,所以一个好的选题标准应该是开放性和有弹性的。
本文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说明:一是内容的专业度,专业度是财经媒体公众号最重要的一环。不能让读者看到以后觉得你是外行,毕竟你的受众都是行家或者说懂行的人,所以一个外行的细分领域公众号很难在业内立足。这要求编辑严格把关稿件质量,避开质量太低且不符合公众号定位的文章。
二是内容的丰富度。同一类型的内容不要同一天不要发两次,这容易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而多样化的内容选题因为能照顾到不同受众的兴趣点,能促进整体阅读量的提升。此外,也有一些选题可以作为每天的预留内容,如经济热点(如果当天有比较重大的合适的新闻)。数据表明,财经热点尤其是政策变动深受读者关注,在5月5日-6月5日阅读量过千的24篇文章中,1/3都属于经济热点。其中楼市热点往往最受瞩目,但文章若选取不当很容易造成哗众取宠的印象,所以我会适当控制地产类文章的比例。
让评论区热闹起来
关于编辑,还有一点常常被忽略。很多小编都觉得推送发完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实际上这样往往会错过后面的重头戏——粉丝评论。评论区到底有多重要?在2016第二季度年财经新媒体品牌价值榜上,“吴晓波频道”以74篇10w+热文和绝对的人格魅力荣登榜首。数据显示,像吴晓波这样的财经KOL更加善于与粉丝做互动,该榜上15名KOL互动指数的平均得分是760,而机构类公众号的互动指数仅为578其中,“股社区”(排名第5)2016年二季度一共放出1408条评论,并且做到条条回复,可谓是评论区的聊天高手。
在粉丝人口红利消退的当下,评论区成了公众号在内容之外俘获粉丝的又一法门。如何引导粉丝进行留言?如何让粉丝做出有价值的判断与思考?如何做到精准地回复粉丝留言?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除了注重文章干货度、含金量之外,还需在页面中对读者进行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还应认真对待每一条粉丝留言,尽量做到一一回复,并将有价值的评论移入精选。风吹来,一片叶子会摇动另一片,一朵云会碰触另一朵,一个读者的评论往往会引发另一个人的思考,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应该引起重视。
公众号变现——试水社群经济
基于人们对优质内容的迫切需求以及自身注意力成为稀缺品,内容付费越来越成为当下人们线上获取知识的方式,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等社群IP也应运而生。吴晓波认为“内容的价值只有构筑城池,才能会凸显出来?!闭饫锏摹俺浅亍本褪侵干缛?。
社群经济的基础是人,玩社群经济得有本事汇聚更多的人。以投研圈的现状来看,其背靠一批极具含金量的人脉资源——“新财富金牌董秘”和“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这就已经是两个细分的群体了。
吴晓波认为,“如果一群人聚在一起,没有身份定义的话,就是乌合之众,没有任何价值?!彼?,在吴晓波频道上线一周年的时候,他用四句话对公众号170万粉丝进行了身份界定——认可商业之美、崇尚自我奋斗、乐意奉献共享、拒绝屌丝文化。
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是,借助微博问答、分答等付费问答平台帮助社群成员建立个人品牌,树立圈子中的IP地位。以财经媒体为例,由于经济和商业领域在知识付费平台属于比较热门的品类,新财富的金牌董秘和最佳分析师能够靠自身影响力和专业知识吸引流量,像赵晓光分析师就极具大V潜力。而他们自带的流量(粉丝效应)可以被导流到投研圈的社群运营和粉丝运营中。在可行性评估上,因为微博问答和分答都属于碎片化的轻型付费问答平台,分析师和董秘只需花上几分钟即可完成一条的回答,操作起来十分容易。另外,通过付费问答平台,作为答主的分析师和董秘亦可通过回答问题从中获利,可谓一石二鸟。
以上关于社群经济的构想都应以人为本,社群的商业逻辑一定是先把人运营好了,才能谈经济。不管你是靠内容收费,靠电商赚钱,还是靠活动营销,人运营好了,盈利只是水到渠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