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去过北欧,对于那个传说中一年有三分之二是冬天的地方,我的了解仅仅是丹麦的安徒生,照片里的极光,寻味节目中的鲱鱼罐头,也好奇究竟是怎样的生活,会使得人们的幸福指数很高,但自杀率也很高。
后来我爱上了一部韩国电影,叫《男与女》,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在芬兰拍摄?;└哺堑牡缆罚湎羯氖髁?,弥漫着暧昧气息的桑拿小屋……我被这些北欧景色给迷住了。机缘巧合,在看影评的时候知道了这本书:
《北欧,凛冽的世界尽头》
好文艺的名字。
这本书由马蜂窝出品,集结了一些常年旅居北欧的人,来描绘他们眼中的北欧。从艺术美学到城市设计,从极地风光到生活习俗,还有北欧五国各自的特点,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从别人的文字里去探索陌生的国度,去体会不同的民族特性,也试着去理解那些和自己相去甚远的生活。
越是不同,越是好奇;越是陌生,越是向往。于是,不喜欢冬天的我,对北欧也生出了无限的憧憬。
“高冷”的北欧人
书里的很多作者都提到,北欧人给人的印象是:内敛、羞涩、冷漠、不苟言笑,不善言辞,与人保持距离。这似乎也是全世界公认的。有趣的例子是,公交车上人们宁愿站着,也不愿意坐在别人旁边,双人位总是空着一个位子。
性格中的冷暖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这很有意思。因为冬季长、阳光少,北欧人性格中也多了些冷的成分,这和欧洲南部西班牙人意大利人的热情似火,实在是天壤之别。
而我对这种高冷的性格却有种莫名的偏爱。它体现出一种边界感,分寸感,独立,成熟,尊重对方的空间,不随意打扰别人。
在这个时代,人与人的距离因为科技和网络而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却在慢慢疏远。人们自称“社恐”,其实是想远离无效的社交,保留自己的私人空间,与其隐藏真实情感,或者假装热情,倒不如一开始就把握好距离。北欧人的“冷”,我反而觉得很舒服。
当然你会发现,每位作者随后都告诉你,当你和北欧人真正熟悉了,成为朋友了,就会感受到北欧人其实很友好、善良、乐于助人,他们克制、冷静,但绝不冷漠。
想起《男与女》结尾的那位芬兰女出租车司机,冷峻严肃的脸庞,没有一丝笑容,好像对人漠不关心,但其实她一直注意着女主。当发现行驶时信号不好,她会把车停在路边,让对方能打电话。当女主在车里失声痛哭时,她默默下车,留给对方安全的空间去整理心情。当女主走出汽车,她会询问是否需要香烟。她能理解女主的心情,但她从不多言,只是听着对方的自言自语,然后,站在一定的距离外,和她一起默默地抽烟。
看完《北欧,凛冽的世界尽头》,我才明白,电影中的芬兰女司机,是多么典型的北欧人。
你不说我也不问,但你需要的时候我一定会帮助你,关心你但又不打扰你,永远给你空间,也给你默默的温暖,真是恰如其分的距离感,这大概就是那个瑞典词汇Lagom的内涵。
北欧人的“热爱”
除了北欧人鲜明的性格特点,还有很多北欧人热爱的东西也让我印象深刻。
北欧有独特的“自由漫步权”,北欧多数森林、原野属于私人所有,而法律允许人们进入他人的私有领地,所以北欧人喜欢在森林里散步,采蓝莓,在原野中滑雪,在湖泊里裸泳。人们热爱自然,享受自然,融入自然,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羡慕不已。
被称为芬兰国粹的桑拿是北欧人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人们在桑拿房里“坦诚相见”,拉近彼此的距离。他们在桑拿房把身体蒸热,再跳入旁边的冰湖里,体验冰火两重天,也为了促进血液循环,这在我看来简直是“壮举”。
北欧人尤其是瑞典人钟爱的Fika, 在书中也被一次次提及。我知道法国人也会在工作间隙,端上一杯咖啡,和同事短暂聊一会天,但北欧人的Fika似乎比普通的coffee break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已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
北欧人对运动也有着无比的热爱,孩子们从小跟着父母爬山,滑雪,游泳,无所不能,老人们90多岁依然身体健硕,在运动场上挥洒激情。
“运动是北欧人的终身信仰,用以对抗年复一年漫长而沉闷的冬季,并以此不遗余力地享受短暂而珍贵的夏天?!?/p>
……
合上书,北欧的点点滴滴已让我产生无限的遐想,想去看那些独特的自然风光,想去体验桑拿和裸泳,想去和北欧人Fika一次……人未动,心已远。
我能感觉到,在北欧,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一种独特的平衡?;蛐恚饩褪切腋5睦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