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村没有集,赶集都是要通过村东的一个渡口,坐船渡过小清河,到邻村-坝子村去赶集。听村里的老人说,在很早的时候 ,坝子集和滩头集是同一天:都是阴历的一、六,五天一个循环。后来两个村子为设集的事打官司,我们村输了官司,就只能去邻村去赶集了。
渡口就在我们生产队田地的旁边,开始的时候,我们队的社员坐船去邻村赶集都要拿钱,后来因为有个社员觉得冤枉,一生气就在经过我们队的田地的路口挖了一条沟,后来几经交涉,我们队的社员免费坐船赶集,并且每家发了一张免费坐船的凭证(我们都叫船票)??嫉氖焙?,小清河经常有小火轮拉着长长的木船队伍,从下游往济南运盐、粮食、西瓜等,船家把两个木船捆绑在一起,用长长竹篙撑着,来回载客,后来小清河上下游拉货的小火轮越来越少了,船家不再来回冲船,而是直接一根钢缆把两个船固定在渡口上,搭上木板,也就不用费劲地来回撑船了,直接坐着收钱 。
过了渡口,向北再走一小段距离,就到了集市,集市安排了专门的地方卖蔬菜水果、粮食、牲口、布匹等等。每年到快春节的时候,还有专门卖鞭炮的地方,那是小男孩最喜欢的所在,卖鞭炮的商贩为了揽生意,显摆自己的鞭炮好,会纷纷燃放鞭炮吸引赶集的村民。记得有一年,商贩燃放鞭炮时不小心把鞭炮摊的鞭炮给点着了,噼里啪啦地把相邻好多家的鞭炮都给点着了,浓烟滚滚,鞭炮声响彻整个集市(我们管这叫炸市)。
我印象较深的则是,过了渡口后东边经常有个摆租小人书和卖水的摊子。卖水的摊贩把一个个的玻璃杯子摆在路边的树荫下,在天气不冷的时候就分别倒满水,而在寒冷的冬天就倒半杯,有口渴的人员来时,再加点热水,然后盖上一个小玻璃片,显得干净卫生。水分两种,一种是凉白开,一种是糖精勾兑的甜水。有赶集的农民口渴了,就会花上一二分钱喝一杯。我们小孩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个租小人书的摊子(我们那儿把小人书也叫小画书,和后来的电视机一样,小画书也分黑白和彩色的两种,不过大部分是黑白的,彩色的小画书很少。),有时一分、有时二分,两三个小孩一块看小人书,我就是在那时看了《三国》、《水浒》、《西游》等中国古典名著。有些大人不想让孩子跟着赶集,就把孩子交待给租小人书的摊贩一块给照料孩子,赶集回来再带着孩子回家。
那时候的集因为物资比较少,并且穷人居多,集市大多是一上午就结束了,只有快到春节的时候,人们购置的年货多,腊月二十一和二十六,这二个集会到下午结束。有的人家全上午赶集买点东西,中午吃了饭,看看还缺什么年货,下午再去买?!岸?,买块肉”,过了二十六,家家户户就会天天做菜,偶尔还会吃到白面大馍馍。
渡船--儿时赶集杂事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