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十余年的“印象笔记”,我终究难逃放弃的归途,选择了“Joplin”延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笔记生涯”。
放弃,有时候是忍无可忍的唯一选择
对于记笔记这件事,我基本算是相对轻度的使用者,大体围绕着日记、工作任务、剪藏文章、稍后阅读等场景来逐一书写。所以,我对笔记App的要求其实并不多,总结一下,无外乎笔记结构清晰、书写顺畅、同步无忧、跨平台支持、多设备登录等寥寥几项,而这些对于印象笔记来说,确实都不是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印象笔记似乎跟我的初衷渐行渐远了。
在这十余年的使用过程中,我在印象笔记上花费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算得上愉快,除了会员外,甚至还花钱买过他家推出的硬件设备(不过,确实也并没有用太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印象笔记一度带给我很强的满足感,喜欢它的“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的类电脑文件夹的层级结构,更喜欢它的同步速度,从PC客户端到手机客户端的丝滑协同,确实值得称赞一二。在这些特征下,连非会员仅限两台设备登录这样的“痛点”都忍了。
从最初的Evernote到后来的印象笔记,积累到了将近3000条的笔记,里面充满了生活点滴、工作瞬间……不一而足,然而,即便拥有这么多值得回忆的片刻,也抵不过印象笔记如今的“模样”,不论是在笔记功能上的紧追次世代潮流,还是随处可见的“自家广子”,都让它看起来犹如“四不像”,给人臃肿、笨重的感觉,且更令人忍无可忍的是,最近接连遭遇了丢笔记的情况,从丢一整条到丢某段内容,烦不胜烦。于是,我想是时候了,是时候跟“印象笔记”说再见了。
Joplin,来得刚刚好
其实,最开始关注到的是Obsidian这款双链本地笔记,玩法多、花样多,看着非??犰?,但是这也意味着学习成本比较大,而更为重要的是,相对印象笔记,Obsidian或者Notion在使用习惯上太不同了,让人觉得如果换到它们上,会有些麻烦呢,所以,迟迟未能开启OB的学习。
好在,很快就发现了“Joplin”这款软件,开源免费、同步方式多、支持端到端加密,更重要的是基础操作逻辑跟印象笔记如出一辙,这就意味着完全可以平移到它上面来,不需要花费多余时间去学习、去适应,将更换笔记软件的时间成本几乎降到了零。于是,毫不犹豫,马上部署起来,并以此为契机,重新规划了自己的笔记系统,算是将“印象笔记”带给自己的丧气一股脑地转成了“提升生活幸福感”的契机,等到一切妥当,Joplin的使用步入正轨后,整个人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记录笔记的热情又来到一个高点。
目前,算是已经掌握了Joplin的基础操作,也自此跳入了MarkDown的坑。接下来,希望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利用插件系统,将Joplin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未来,也将考虑用Obsidian或者Notion搭建更成熟、更专业的个人知识库。不过,目前,还是脚踏实地地先用Joplin,毕竟,能够切实地帮助自己理清生活、有条不紊地前进着,才是用笔记软件的初衷,而不是无节制地关注在软件的酷炫主题上。
从将近一个月的使用体验来看,Joplin称得上是印象笔记的完美替代者,它有着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刀法,精准地打动了我这种“既想保持印象笔记的使用惯性,又不想继续留用印象笔记的”矛盾需求,而且借助插件系统,Joplin又能实现Obsidian或Notion的一些新潮用法,真的值得推荐。今后,阿随君计划陆续分享关于Joplin使用体验、使用技巧的三言片语。
最后,再简单罗列一下个人中意的Joplin的特点:
- 免费开源,本地保存。
- 不限登录设备,同步方式众多。
- 端到端加密。
- 与印象笔记一致的使用逻辑。
- 面向未来的插件生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