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查良镛,知道他的人怕是寥寥无几;但如果换作是金庸呢?
相信众多武侠迷们肯定拍案而起:这不是我小时候的偶像嘛!诚然,在那个信息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电影是不常见的,而电视则是压根没有的。那个年代,是属于武侠小说的年代,那个年代,是金庸的年代。
金庸出自浙江海宁查氏,其家为书香门第,世居海宁县袁花镇,年少时金庸并没有展现出太多的天赋,算是个中规中矩的孩子吧。就在1939年读初中三年级的他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收效不凡,但还是和武侠不沾边。
直到他辗转成为了一名报社人。
真的得感谢那个年代,如若是没有那么多读者废寝忘食,心心念念地催更小说,真不知道现今文坛得有多大的损失??!中国的武侠也不知何时才能迎来春天。但命运就是这样,总会在人走投无路时向你伸出橄榄枝,恰好金庸他接到了!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还记得他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也是他首部长篇武侠小说,1955年连载于香港《新晚报》,他创作这部小说时,还只有三十岁?!妒榻6鞒鹇肌返奶獠氖遣捎盟蚁绾D鞔囊桓雒窦浯担呵』实凼呛D赂罄系亩?。雍正使用调包计把自己的女儿换了陈阁老的儿子,后来这个儿子做了皇帝,就是乾隆。该小说以清乾隆年间汉人反满斗争为背景,围绕乾隆皇帝与陈家洛二人间奇特的矛盾纠葛而展开,他俩即是有手足之情的兄弟,又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一个是满族皇帝,一个是反清组织红花会的总会主。该小说将历史与传奇融为一体、虚实相间,史笔与诗情相结合,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写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人物,虽然比金庸后期的作品尚有不足,但与以前的武侠小说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在语言风格及武功艺术的描写上也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为作者后期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金庸的写作从来都是不屑于用套路的,在他以后的作品中可见一斑,这也是为何他的武侠小说会有如此多读者的原因。金庸所创,必为经典。
作为武侠小说这一“项目”的“奥运冠军”,他超凡的功力在于通过浪漫叙事构造的侠谱。武侠小说作为“写梦的文学”本不以写实见长,其人物创造主要来自作者想象和写作传统,写作传统中的程序化因素是另一回事,作者的想象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征化,它不直接来源于现实。而金庸小说作为一种经典就恰恰在于它通过传统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征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韵外之致等本属于中国古典文化要求的东西表现了出来,并借助独特的武侠语言文化的天空让我们作了一次堪称壮举的乌托邦飞翔。于是,我们才无法忘记萧峰和阿朱这一对主角情侣。也因此,金庸塑造的“侠谱”才会比“天龙八部”更令人荡气回肠、不知肉味,才会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酿更醇香无比。而他的这种历史处理也使得武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虚构,“真实”的历史不过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衬托,而人物的性格却呼之欲出了。
杰出的武侠小说家,写武侠,写出的是人世的众生相;敏锐的读者,读武侠,读出的是人间的沧桑和百态。到如今,金庸小说的流播已经冲出华人世界,走得更远。但是,研讨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时,要一时说清却是很难的,在这里,我无意谈论金庸小说的所有艺术特色。前辈说书人常说“花开两朵,先表一枝”,这一想法作为指导思想来切入金庸作品涵盖乾坤的殿堂无疑是有效的。
时至今日,众多经典武侠剧仍然有大部分来自金庸的小说,或许经典就是这样地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