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天来临,健行路东侧、挡土墙上方,一排金黄的迎春花竞相开放,迎春花过后,便是藤本月季。藤本月季是几年前栽种的,主要是想利用其攀爬生长能力为呆板枯燥的挡土墙进行一些装饰。青山校园建于山坡之上,就必须根据山形地势建一些挡土墙,以防土体变形失稳。校园内大小挡土墙有十来处,健行路侧的这段挡土墙是最大的,从三号教学楼前一直延伸至三号宿舍楼后,长约150米,高度有四五米。
? ? 这么大体量的混凝土挡土墙,不仅是不太美观,还把学校分为了“山上”和“山下”。原先只有一条坡道和两处台阶,“上山”“下山”有时需要绕不少路,后来新添了一座车行天桥和一条人行天桥,师生来往通行方便了许多。
? ? 挡土墙将校园分隔为“山上”和“山下”,而围墙则将校园分隔为“校内”和“校外”。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围墙在保障学校安全的同时,也在不断激发学生对围墙外世界的向往。学校的围墙只有一面是临街的,曾经一段时间,各式美食偷偷地越过这段临街的围墙,抚慰着学子们的舌尖。随着学校食堂菜品的不断增加和口味的改进,这样的现象已逐渐消失。
? ? 学校东北面与锡惠名胜区相邻,由一段实砌的老式围墙相隔,墙体厚实高大。学校根据办学特点,在100多米的墙上喷绘了我国56个民族的形象介绍。师生们走过这段围墙,不仅可以找到本民族的相关内容,还能了解其它民族的风俗特点,在潜移默化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在青山校园里相互交融。这是一段民族文化交流之墙。
? ? 如果说东北面的围墙是民族文化交流之墙,那么西南面的围墙则是传统文化传承之墙了。学校西南面与江大附中相邻,新砌的围墙按传统江南水乡民居风格建造,粉墙黛瓦,十分素雅。洁白的墙上虽然没有任何装饰,却透着浓浓的传统文化味道。墙顺坡而上,蜿蜒伸入山中,在健行广场这一段,植竹数丛,更具韵味。竹子被历代文人赋予了高贵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看着青山的竹子,不由得想起爱竹之人板桥先生的那句诗来——“咬定青山不放松”。
? ? 墙,本意是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而青山的墙,教育者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它隔绝了地理,却在沟通着历史;它困住了身体,却在激荡着心灵。站在校训墙前,我分明感受到那是一面破除壁障的墙,传统与时代在这里交响。
(文中照片除注明作者外,均为本人拍摄,如需转发使用,请注明作者或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