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种追根溯源的思路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从咿呀学语开始实践所学。从模仿到专业学习实践,我们能记下越来越多词汇,然后有了逻辑,然后是遇见“为什么”这个词汇。紧接着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和资源以及持续高涨的热情去为这样一个个“为什么”寻找解答。人这一生总是在这样寻找着。
理性的“为什么”,感性的“为什么”。为什么打雷要下雨?你为什么喜欢上他/她?时常的,对于感性的“为什么”,我们也竭力去用理性逻辑去找答案,发现的结果是没有理论系统支持;当我们发动感性逻辑去寻找,发现结果也是那么令人触动。这就是“为什么”—理想所赖以攫取动力的源泉。
除了或许鸡肋的悖论,所有逻辑思维都应该是趋近合理的,然而感性思考的结果是否也会有真理,这一点很难解释。这便导致我怀疑人类的感情是一种神奇的存在,除了一系列激素调节之外,更重要的同样包括了积累、实践。无数思想家认为我们人类一直都在为自由奋斗。严谨的说,我们应该不会抵达完全自由吧!即使有一天无限接近了自由,我们还会有感情吗?我们的感性神经会不会早已萎缩殆尽?……
理论显得孱弱无力的是它只能这样阐述:我们的自由是相对的,彼此的相对的以及在社会发展的时间维度上的相对的。最终,我们即使无限自由了,我们还会留有多少感情思想。情感是传承,也是学习积累以及与生产劳动的相互实践影响,这样的影响作用如果达到了某种平衡,人类就一定是更加幸福和感受到更加自由的。那么这种平衡什么时候被打破推动着彼此中的一方前进?直到矛盾激化,社会因素又开始彼此制约,达到一个新的某种平衡?;岵换嶙钪盏淖钪铡φ剂酥鞯?,人类不再需要情感,情感完全从意识里消失,从人间蒸发。?为什么?当下的感觉是那种局面是无比无趣的,甚至每个人都感觉不到无趣。成了纯激素和应激控制的生活,那还叫生活吗?那样还有什么意义呢?
从“无为”的思考出发,我们就应该目光短浅一点,为自己而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坚守本心,总有一种平衡来制约你或推动你。同时,一旦从悲观的思维出发,我们很有可能抵达最终那种没有意义的世界运行模式。起码本心与之对比下,我们会无比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情感和幸福。当然也怀揣着自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