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享养老行业的相关政策、案例、实践,欢迎讨论交流、批评指正。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对近期(2019-2022)、中期(2035)、远期(本世纪中叶)进行战略性规划。
《规划》包括: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打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应对人口老龄胡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五个方面规划工作任务。
《规划》中关于打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部分,强调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疗、康复护理、长期招呼、安宁疗护等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邮寄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相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在对于养老服务和产品市场的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体系化水平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这也说明在进行了几年实践,行业对养老服务市场的需求有了更细化的认识,对养老服务和产品框架有了更为清晰的共识。
《规划》和《意见》对比着看,会看到一些变化,这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全社会对老龄化趋势认识和应对思路的发展过程。
养老服务姓“共”还是姓“私”
关于养老服务机构方面,《规划》指出要强化公办养老机构保障作用。进一步明确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尽钡闹澳芏ㄎ唬涌焱平煅匣谷胱∽酆掀拦篮吐趾蛑贫?,公办养老机构优先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做出特殊贡献的老年人以及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提供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培训中心、疗养院及其他具有教育培训或疗养休养功能的各类机构经过一定程序整合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
与《意见》中强调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吸引社会资本兴建养老机构,强调推进公办养老机构专制不同,《规划》开始强调突出公办养老机构的保障作用, 关注点由快速增加市场化服务供给转变为强调保障养老服务的公益属性。同时《规划》中仍然延续对社会资本投入的支持和鼓励,强调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逐步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落实同等优惠政策。但同时也从粗放式的增数量到补短板、增质量转变,强调的是提高对护理型、连锁型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
养儿防老仍然“时髦”
关于社区和居家养老方面,《规划》强调提升居家社区养老品质。建立完善支持居家社区养老的政策体系,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探索社区互助式养老,鼓励老年人根据喜好及相互约定,自愿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式养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加快建设分布式、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意见》中关于社区养老方面,提出的是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鼓励建设小型社区养老院。而《规划》强调了家庭赡养义务、互助式养老等,可见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仅依靠机构类服务很难满足全社会的养老需求。所以,无论从传统观念传承还是现实社会环境,“养儿防老”仍将是一个不会过时的话题。
医养结合受到关注
《规划》中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对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根据医?;鹚?,积极探索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病床、安宁疗护等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意见》中也提到了医养结合的问题,支持养老机构开办老年病院、康复院、医务室等医疗卫生机构,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多点执业等角度,强调的是增加养老服务机构在医疗方面的能力。随着近些年的发展,行业中越来越意识到,对老年人来说,基础性疾病,甚至失能失智等严重老年疾病是“常态”,健康、康复、治疗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需求,对有些老年人来说,“医”甚至是高过“养”的需求。从新的行业认知来看,医不单单是养的延伸功能,医养结合是养老一种重要的业态,而在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方面,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后续继续梳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