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
别再说“年轻人就该吃苦”这种废话了。
1.
为什么有人喜欢炫耀“吃苦”?
老一辈人把他们经历当做经验:
我们那个年代吃都吃不饱,你们现在花样这么多,还挑三拣四,真是吃不了苦。
那个时候别说空调,连风扇也没有,你这点热就受不了,还得了?
我像你这么大年纪的时候,每天种地还要上学,你们现在读书多舒服,还不知足。
他们一边炫耀当年吃过的苦,
一边告诫你也要多吃苦。
那个年代物质条件差,吃不饱,穿不暖,时代带来的痛苦,本身就是悲剧。
重复走前辈的苦路,宣扬苦难的价值,苦难,真的是我们的财富吗?
用现在的生活和过去比苦,那人为什么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年轻时多吃苦,以后才会好过?!?/p>
吃苦竟被要求成长的必选题。
枯燥的工作,重复的劳动,一点也没有进步,
不仅浪费时间,还持续消耗年轻的激情。
靠吃着外卖续命工作,没时间运动,深夜加班回家,躺在床上直到深夜才睡着。
糟糕的饮食,颠倒日夜的作息。
最后,工资没涨,身体也不如从前,陷入对人生的怀疑。
王小波在《人性的逆转》里写到:
“人是一种会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
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
这不过是欺骗自己的手段罢了。
吃苦耐劳是值得鼓励的精神,但吃没有意义的苦,只会浪费时间,打击意志。
请别再秀自己了。
2.
自嗨式吃苦:被自己感动。
多数人都有被自己感动的经历:
花十分钟健身,用半小时发朋友圈,告诉大家,我运动了,发了朋友圈,点赞留言一片,
就沾沾自喜,看我多健康,多热爱生活。
一到加班了,发个动态,顺带一句励志鸡汤,“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p>
事实上,
用加班,来掩盖白天工作的低效。
这些所谓的吃苦,不过是自嗨。
被别人迷惑,自己还可以提醒自己,有的救,
被自己迷惑,陷入成功的假象,会离你想要的样子越来越远。
获得成果之前自嗨,会拖延你成功的进度条。
常被自己感动的人,
是不是太容易自我高潮了?
弗洛伊德曾说过:
“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头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使自己好过一点?!?/strong>
欺骗别人,也欺骗了自己。
网络上有句土嗨段子,叫“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感动自己不算本事,感动别人才算。
请别再骗自己了。
3.
年轻人不是不能吃苦,
而是吃苦的方式转变了。
“就知道抱着手机,整天聊天。
办公室吹空调,多轻松。
乘车有什么累的,不比走路轻松?!?/p>
他们不知道,
比起身体的苦,精神上的“紧绷”更苦。
在顶尖环境的写字楼,
可见的是良好的环境,
不可见的是各种规章制度,还要应付各种甲方爸爸。
现在,你让年轻人体验吃苦,关掉空调,强调心静自然凉,即使身体心理不崩溃,那崩溃的一定是业绩和公司。
我妈常说我,明明坐办公室还嚷嚷着累。
我解释过,丝毫没效果。
就像你看手机,你妈永远觉得你在玩一样。
成长的时代不同,造就了思想上的差异。
与体力劳动不同,在高压环境下工作,又是另一种吃苦。
那个时候为填饱肚子吃苦,现在是为了KPI吃苦,
不是不能吃苦,而是年轻人改变了吃苦的方式。
许多公司强调狼性团队,提供最劣势的资源,却想要最好的结果。
给年轻人灌输吃苦理念,待遇差又缺乏个人成长空间,凭什么要人拼了命地吃苦?
倒不如多花点精力人文关怀。
让人吃苦留不住人,吃点甜头才能留住人才。
4.
苦就是苦,
对苦的总结思考才是财富。
投资人张泉灵,每天上下班专车接送,一开始她也怀疑自己,明明自己会开车,为什么公司还给她安排专车。
董事会解释,这样她可以有更多时间处理公司事情。
把时间花在该花的地方,
把苦吃在该吃的地方。
就像豆瓣里的那句话,
“你可以吃工作上的苦,而不是生活上的苦?!?/strong>
真正的富人并不会在生活上吃苦,但在工作上对自己毫不放松。
正如网上看到了这么一句话:
“穷人吃不了奋斗的苦,富人吃不了生活的苦。比如富人可以为了一个渺茫的机会四处打听消息,硬着头皮学习,起早贪黑的准备,穷人吃不了这个苦。穷人可以冬天冷风里等公交车,下车再提着大行李走很远的路,富人吃不了这个苦?!?/p>
苦,也是需要有选择的吃。
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选最好的,
干嘛给自己安排障碍,阻止前行。
一路顺坦多好,谁爱没事找罪受。
那些极度让你痛苦的事情,
一定是你的方法不对。
电视人陈虻曾对柴静说:
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
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吃苦和成功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去流水线工厂打工很苦,冒着40度的高温挤公交很苦,把一顿饭当做两顿吃很苦,租在常年不见光的屋子里也很苦。
这些苦,如果你没有经历过,
我希望你永远也不要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