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由于对现实中的某些不良现象造成的无奈思绪而烦恼,再加上手机出现故障也去不了简书。
几十年来一直没空看过书的我,就从儿子的书橱里随便拿了两本,其中有余华老师的“活着”带回学校抽空看看。
余的《活着》共二百来页。没用多少小时,就看完了。是以一个采集者的口诉叙而成。
他的写作风格与我小时候看过的那些作者的大有不同,他的看似平铺直叙,语言朴实无华,整本书中几乎找不到几句精彩华丽的语言,朴实的甚至几乎每个人都会说的逆流而上的文字,却更显示出他独树一帜的超凡水平。
岁月的夸度性之长,曲曲二百多页的文字,便把时代变迁中人们的多灾多难诉说的如此完整和完善,真正文人墨客中之文豪也。
看去速度特快,节奏感强,时间超越性极速,虽然看似没有具体时间地点,场景,人物也不多,生活气息非浓。一气合成,其间只是稍作喘息的停下来,调整一下采集者与故事主人翁之间互相信赖的心态,却非常有画面感,并让人过目不忘。如亲历其经??烧嬲蠹曳绶?!
作者余华老师仅六十多岁,他的作品“活着”里的前半部分都是全凭耳闻,——从解放前,地主阔少爷徐富贵他爹吃喝嫖赌,败弃了一百多亩,到他重蹈“覆辙”父辙寸土不剩,及所有房产家财输光之后,爹被气死,……
返主为奴的福贵 挑着铜钱还债被二龙一连徐少爷;徐家少爷;徐福贵的改称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尤其是他向变奴为主的二龙租五亩地种时的那份心情,作者虽然没多用笔墨刻画。但自然留给读者对主人翁的那份复杂难言的囧困心情是炮打不去的。
这又体现了大家余华老师别具匠心的精彩之处。
不久,他娘成重病,在请郎中时被国民党抓壮丁,战火中,经过了恶魔鬼域般的逃难未遂,又遇见了年龄尚小的难友春生,为后文徐福贵儿子徐有庆的死埋下了惊叹的伏笔,——偏偏有庆的血型最适宜。
又遇到了一个只顾县长夫人的生命安逸,不管穷人孩子死活的狗医生。
本来他被人民解放军连长所救放他回家是种最大的幸运。
可余并没有让他的恶运因此而中断。最让人无奈又可怜的是,他的哑巴女儿凤霞的那一点唯一和他有关联的血脉,也被他那残酷无情的命运所剥夺了,——都熬到了土地承包了,由于他太忙,苦根竟然还会被豆子给撑死……
在读其作品时,总是提心吊胆的对徐福贵一家人的生死存亡而揪心,而故事的悲剧就顺其自然的一发不可收拾,发生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最终家破人亡,至到老年的徐福贵成了孤家寡人。
按佛教所说,这也许是他与父亲为富期间所造的因果。
也许,当初家珍不那么纵容徐福贵的浪荡不羁,也许,他们就不会有那个悲惨的结局。也许是那个时代谁都无法防控的必然产物。
不行人事者自然老天会惩罚他们。
善恶到头终有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其中,作者仿佛是有意无意的安排了五八年,吃大锅饭,大练钢铁时的徐富贵……歪打正着所取得的“惊人成绩”,是讽刺性的,更是真实性的。
以及文化大革命到来时所发生的让人们不可理解的十年动乱,点墨不多却让人一目豁然。浮想联翩。
《活着》确实是部耐人寻味的好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