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了《目光》这本书,是陶勇医生写的,想到最近网上刷到的陶勇医生提到的关于王阿婆的故事,甚是真挚感人,于是想走进这位医者的内心,便读了起来。
一读,便再也停不下来。
这本书涵盖陶勇医生前半生的人生经历,以及各个时期内心活动的真实呈现,当然,最多的描述是作为一个医者的复杂而真挚的情感表达。有多处文字让我不觉泪目,因为无言的共鸣,和触动到的内心的那份酸楚。
陶勇医生生长生活在一个非常平凡的家庭,父母的良好教育让他养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从小喜欢学习,成绩优异;儿时对于医生的那份崇拜,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学医,是他自己的选择。
在同学兼好友李润的眼中,陶勇医生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一个是生活中他非常简约朴素,对物质的要求很低,每每大家聚在一起,他谈论最多的就是大家的理想、课题、结果、收获,并且时常批评他们不求上进,所以和陶勇在一起,他们觉得他很乏味,但是,又不会讨厌,因为,每见他一次,心里的火苗就会燃烧一次。在工作中,他专注、严谨,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论文70几篇,并且充满好奇心,大家都觉得他身上有一股少年气。
工作后陶勇医生对于病患有着很深的感情,他的方向是葡萄膜炎患者,往往这类患者基础疾病复杂、耗时耗财、经济拮据,他常常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也会参与公益项目,他说,学医这么久,不救人,就可惜了。这也是他不去私立医院的原因,他说,学医这么久,不是只为了服务那些富有的人。
医生这个饭碗,真的不好端,挣不了大钱,坚持下去靠的就是坚定的信仰和那份治愈疾病后难得的成就感。
陶勇医生自己非常喜欢哲学,也时常剖析心理,在阅读中,我越来越感觉到这位青年人的内心如此通透,散发出来的力量如此强大,这应该也是在他遭遇突如其来的砍伤事件后能够快速心理愈合的原因吧。
他说:我并不希望我受伤这件事被太多人关注,这件事的真正意义在于,我能为这些关注我的眼睛呈现什么样的价值。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我想,陶勇医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