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左传· 宣公十五年》: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蓖醪荒艽?。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贝又?。
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cuàn)。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p>
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
大意:春秋时期,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的九月里,楚庄王因宋国杀了楚国过境的使者申舟,而亲自率兵攻打宋国。宋国所处的地位,本来就不好,它是处在齐、晋、楚三大强国的中间,而且又无险可守。所以宋人对战争有深刻的感受。
夏季,五月,楚军准备撤离宋国,申犀在楚庄王马前叩头说:“毋畏(申舟)知道一定会死,都不敢不遵守楚王的命令,现在您背弃自己的诺言了?!背醪荒芑卮?。申叔此时正为楚庄王驾车,说:“我们在这里修筑房屋,让种田的人回国,宋国必然听从命令。”楚庄王听从了他的建议。
宋国人害怕,派华元在夜里进入楚军营,登上子反的床,叫他起来,说:“我们国君派我把宋国的困难告诉你,说:‘宋国人交换孩子杀了吃掉,把尸骨拆开来烧着做饭。尽管如此,兵临城下被逼签订的盟约,就算让国家灭亡,也不能答应。你们退兵三十里,宋国将一切听命?!?/p>
子反害怕,就和华元订了盟誓,然后报告楚庄王。楚军退兵三十里。宋国和楚国讲和,华元作为人质。
后人用“易子而食”来比喻在战争中因被围困,粮源断绝,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只能将小孩子调换来充饥了。也用于形容战争的残酷,人无法生存,困苦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