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日子,因为期末考试结束,寒假开始了。
为了迎接这次考试,孩子们在题海里进行了半个月的摸爬滚打,反正我家娃上的这所小学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教育战线上还在应用这个战术。遥想我上学时就是这样,现在我们这代人成为了教师的主力,同样的套路又用在了下一代人身上。
考试结束,下一步是抓紧时间落实答应孩子的事情。每天可以让孩子看会儿电视,《锦绣未央》在小学生中很受欢迎,唐嫣罗晋吸引了一大批小粉丝,我答应孩子可以在假期看完这部连续剧。其次是买书,书单是早就列好的,已经照单在网上下了订单,这会儿书已经在路上,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读书多多益善。这些还不够,看电影、下馆子、买衣服一样都不能少。为了能让孩子不讨厌学习,必须给孩子一定的物质诱惑作为激励,这就像是给孩子的年终奖,不管家长有没有,但是孩子必须有。
作为双职工家庭,从明天开始家长要考虑孩子的安置问题,孩子不用去学校了,但是家长还得去上班,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家长不放心,带着孩子上班又不方便,一部分孩子就分流到了爷爷奶奶家,这样的结果是,老人有了溺爱孩子的机会,孩子有了放纵童年的机会。相比之下,还有一部分孩子就不能玩的这么嗨了,因为假期托管班在等着他们,不管这些课程他们喜不喜欢,每天都要被家长送到这里,直到家长春节放假,其实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喜欢托管班,无非就是给孩子找个老师约束着点。
在这次期末复习中,英语老师把课本知识点做成了思维导图,发在家长微信群里,极大的方便了孩子们复习,不愧是名校毕业生。
我的英文水平很差,勉强可以看懂英文文档,还是仅限于我的专业。我是从初中开始学英语的,现在英语学习已经提前到了小学。高考是课程设置的风向标,经过改革之后英语依然重要。
主持人黄西讲过一个段子,他刚开始学英语时,学的是“This is a desk,That is a book.”,基本都是这样的句子,成年后到美国读博士,发现这些英语根本用不上,外国人不这么说。后来他留在美国结婚生子,儿子长到6岁,不会说汉语。为了让儿子学习汉语,把儿子送回国内参加了一个语言班,班上的老师这样教他儿子:“这是一张桌子,那是一本书”。
网上曾流传一个儿童日程表,出自一位北大毕业的妈妈,日程安排的可谓具体至极。我的感受是从早晨5点到晚上23点,没有周末节假日,孩子的快乐在哪里?那位妈妈的意思是用孩子现在吃的苦换取将来的甜。
我在童年时期没有学过美术、声乐、跳舞,现在仍然不会,但这并没有带给我什么大不同,我的生活依然充满乐趣,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可以读任何想读的书,这是从童年就发现的有趣事。
我不是一个聪明人,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土包子。但是从小我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撒野,去调皮捣蛋,去泥里雨里疯玩,去亲自动手捣鼓我的奇思妙想。我的父母识字不多,但是他们允许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父母不是对我放任不管,只是提醒和约束我不许在人生路上跑偏。
有人说未来社会将是人工智能的天下,人的左脑的工作可以用人工智能来替代,比如设计、逻辑推理工作,如果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到社会实用阶段,一大批社会精英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人的右脑在情感,艺术,创造力方面更突出,右脑的工作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所以右脑的开发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在未来社会的价值?;嵬妫鲇腥さ氖戮统晌艘幌钪匾哪芰?。
我小时候不是期待放假,是期待可以拿着弹弓游走在村里村外、田间地头,期待每天早上睡到被鸟叫声吵醒??纯聪衷诘暮⒆?,区别仅仅是楼里楼外,课堂前后。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孩子的,大人眼中的世界是大人的,这不一样。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光鲜的,多彩的,不能强制孩子去理解大人的世界,应该给孩子自己去发现好奇的机会。
那位北大妈妈培养孩子的方式是精细化管理,我不否认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出精英人才。毕竟这个社会喜欢有知识,有学历,有一技之长的人。高级人力资源经理喜欢他们,世界500强企业青睐他们,大大小小的CEO喜欢他们。但是除此之外的其他孩子呢,没有出路了吗?一定还有其他可能吧。
一个不够聪明的孩子,没有接受过精细化培养,没有成为一个无用的人,在看似自由散漫的方式下,过着积极乐观的生活,心中始终保持一份对世界的好奇心,这是一种快乐的可能吧。
放假啦,同学们,欢呼雀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