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溪,总觉得日子单纯的太幸福。倏忽来去的云,投射在窗外的山坡上,我能看到一丛丛竹子的叶子在阳光下透亮,像一根根羽毛。
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画画,满心也只有画画。
画完第二幅画,我丧失了对着眼前的小桌子画东西的信心。对于接下去画什么,完全没想法。在画室转悠了半天,看到有人画窗户和里面的风景,我走到窗外,看到美好的平静的山景,瞬间有了决定,就画这片风景吧!
怕光影变化太快,我掏出手机拍了照。
回到画架前,对着空白的画布想了想刚才看到的风景,用铅笔草草勾勒了轮廓。
完全不知道接下来从哪里画起,就随意地拾起一支笔,挑了些黄绿色,直接在画布勾出山脉的形状。这是让我十分后悔的一步。颜料有些干,量也多,画出来的是浓重又有些发枯的线条。这个颜色也和我后来画的山脉颜色都有差别,完全没法融掉,也遮盖不上。
等我接下去涂上山的深深浅浅的绿色,前面的土坡,溪流,停车场,马路,大概有了样子。这天晚上,林老师一看就知道我画的是窗外风景,高兴地说,就这样画吧,等你不断丰富,画面会越来越好看。
谁知道这个不断丰富真真是个无底洞。每次画到没感觉,站在窗前看看,或者在画架前呆坐的时候,拿出手机对着照片反复揣摩哪里深哪里浅。想一想每天早晚看到周围的山,都是那么美,我该用尽力气表达出来。
每一天在不断尝试调出各种各样的深浅不一的绿色,一次次点在画上,看是不是我要的颜色。有时候觉得找到了树的形态和阴影,更多的时候,觉得只是在一团团涂上去,让远山越来越模糊。
更何况还有想尽办法融掉的那几条要命的轮廓线,像大虫子突兀地趴在山脊上。到最后也没能处理好,只能把它当做一种表现方式。
用了两天算是把大块色调都画出来了,过程中的折磨只有自己知道。有时候我对着那片山坡画了好久,看起来还是没什么进展。
近处的小溪流一直没敢画,不知道要怎么表现水花,那些远远近近的山坡,看上去复杂的路边景物,都被我按照能画出来的方式做了减法。
有人说我的写生不错,我很羞愧,因为大多数时候我只是在凭印象涂抹,加了太多自己的东西,画不出的就自动跳过,这样,也能叫做写生吗?
中午画不下去,在画室转了一阵子,干脆出门去古镇里拍风景,看到了很美的晚霞,还安排了第二天到漈下古村落去转转,拜访画友。
漈下玩了一天回来,晚上想起我没有进展的油画,实在不好意思面对林老师,躲在屋里和姐姐玩水彩,没去画室。
转天早上,又忍不住跑到画室,一天不画觉得时间太浪费,坐下来一点点加细节,梯田,近处的树,电线杆,停车场里的车,路上加个小人,阴影…
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有了近景,画面就变得生动起来。一个美术老师教了我怎么添加阴影,让物体有立体感。休息的一天里看了好多画,特别注意那些画上的水流,我也学着尽力画了水花的样子。
越画越觉得有意思,越画越觉得有更多细节可以表现。
小王老师说我的风景晴天不够明显,天色应该再亮一些,于是天空也刷了三遍。至于云朵,真正是没有勇气画了。
这是我最喜欢也最花力气的一幅。到了这时候,才有了些感觉,也才相信,只要观察的足够仔细,所有看到的都是可以画出来的。
比如每个人经过我身边都会说停车场上的小车很生动,虽然我总觉得画糊了。但其实最生动的白车,正是我现在窗边仔细看过后画出来的。旁边的两个就十分草率,多少凭想象画的。
可惜时间飞快,竟然就要离开了,未完成的细节,只好作罢。
这幅倾注了我最多时间的风景,让我渐渐找到调色和用笔的感觉,也有了更多的信心,体会到逐渐深入刻画细节的过程。
过去我总是觉得自己没有耐心,不会画细节,其实只是不愿意用细微的笔触来一点点刻画,总是想一下子看到效果,一下子完成作品。
还有一个教训便是起笔的草率。林老师好几次说,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张画,一开始画就要当做作品,认真处理每一笔,没有什么纯粹的练习。我呢,觉得反正画不出什么太好的,就草草上手开始,导致后面无法处理。
画如人生,认真过好每一天,认真对待自己度过的每一分钟,画出什么样的作品都是最好的。
双溪学画的每一天,都有收获,都觉得有太多需要思考。这不仅是画画,也是人格的塑造,是自我修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