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作业区最近有一口新投井,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它成了麻北的新生钢铁力量,用骄傲而年轻的气势,化作涓涓油流,充实到产量中来。在这寒风袭扰,气温骤降的晚秋时节,特别地提振士气。
这日,难得的风后晴天。笔者和宣传员小江专门来到黄169井区井02-18井组,看望驻井员工并作以简单的采访。
时值午后,皮肤黝黑的驻井师傅张世庆,正挥舞着一把铁锹平整铁皮营房跟前的场地。皮卡车轮裹挟着尘土,扬起一阵黄沙,停止在井场附近。下了车,笔者对他说:“来来来,师傅您歇一小会儿。我们来打扰,在这‘签个到’。”这位师傅脸上轻微露出些许笑容,开开房门把我们迎了进去。一进营房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台方方正正的不锈钢生活水箱。下方是位置不高不低,刚刚好的水龙头。室内能放置这么一台比较大的水箱,可见该营房的面积比较宽裕,这也算是对一线劳动者的小小慰藉。张师傅也说了,“因为是新投井组,房间配备了饮水机,厨房都有灶具,就差电视机和冰箱这些关键电器了。”朴素的石油工人,不干等,不瞎抱怨。他深知,井区能把他遣到新投井组上,就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既然在上产期间,自己免不了要“打前站”,干脆自己自备一个DVD型微电视和机顶盒,走哪都不会凭空寂寞。当小江关心地询问他,吃饭怎么弄的时候。张师傅淡淡地说:“你看,这不是试油队还没有搬家嘛。他们每次都会给我留一口,等我自己忙完了解决。”“那要是他们搬走呢?”女性的善良让小江又“多此一问”?!疤煳蘧酥贰N蚁嘈诺侥鞘焙?,一切正常了,我自己肯定就有足够的时间做饭了嘛?!崩险偶绦骄驳鼗馗吹健?/p>
此情此景,笔者仿佛回到了9年前。最艰苦的条件下,房子里只有高低床一架。如果要写报表,找一个小马扎,在床板上就完成了。因为要和不远处同学看护的井场一起轮流守夜,也乐得屋内空空。不担心丢失或者损坏什么东西。与战友吃在一锅,住在两处,相互扶持,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说实话,时到如今,但凡看过流程井组的人,没有哪个人是愿意甘心跑到拉油井上受罪的。两罐装油那都不是事儿。只要罐里有油,就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明里暗里盯着它。该井组共计5口油井,3个水井,一个配水间。边儿上最“年少”的这一口,因为白天取样频繁所以暂时裸露。配水间笔者虽然没有进去,但是张师傅介绍说,“自动化设备确实管用,减轻了劳动强度。”
此时此刻的四周,一派繁忙景象。工队正在争分夺秒地对加热炉和罐区之间的管线进行连头。现在的新新设备已经比较完善:安全附件一应俱全,离心泵绝对是防爆的,各处连接法兰,螺丝齐全,结合紧密;绷绳、警示色穿管和保温管都正待安装;气压力缸位置合适。这一切的一切,不仅仅是对冬季生产的有效保证,更是对普通员工的全心负责。
告别之后,斜阳照射到中等个儿的张师傅,他的身影分明显示着一种态度,就叫“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