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日新月异,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新媒体传播媒介的出现则适应了人们对于信息的要求,高速度的建设,与传统纸质媒介,广播,电视相比,新媒体更能适应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传递第一手的新闻信息,满足群众对信息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调动群众参与新闻的传播和互动,丰富社会生活的同时满足人们对事件发表看法,提高群众主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等等。当然,新媒体是一种传播方式,我们不能将传播方式、载体和内容混为一谈。目前传播内容没变,新媒体带来的只是传播方式不同。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不同的媒介,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是不同的影响。纸质媒介,消解了宗教统治意识,使传播从少数人拥有的特权成为了大多数可以获取信息的手段;电子媒介,给人类带来了更为快捷、方便的生活方式,但也导致了人们轻视逻辑思维,疏于思考的习惯,消解了纸质媒介给人形成的周虑思考,崇尚深刻思想的习惯。新媒体,一种综合了传统媒介优势的媒体,它集传、受为一体,使传受双方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新媒体” 是指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 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 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 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 它的主要信息传播特征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 分众、定向、即时、互动” 。
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认为:“`碎片化' 表现在传播领域是:一方面传统媒介市场份额收缩, 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则是新兴媒介的勃兴, 传播通路的激增, 海量信息的堆积以及表达意见的多元——— 这便是现阶段传播力量构建所面对的社会语境?!?br>
笔者认为媒体的碎片化生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释:
就传播者而言,他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传播者可以是个人,即编辑、记者、导演、主持人等等,他们是组织化了的职业传播者,他们制作、传播信息。传播者也可以是媒介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等。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将其不断分解,除了媒介组织及职业传播者,普通民众也可以进行信息传播活动。
就传播内容而言,它是传播活动的中心。碎片化的内容传播充分的展现媒体碎片化生存的现状,许多传统媒体开设微博,不仅推送140字以内的信息内容,也伴有图文并茂的新闻讯息。
就传播渠道而言,以微博为代表,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除此之外还包括微信等,渠道多样也是碎片化生存的表现之一,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分散开来。
就传播受众而言,在大众传播中, 信息流动的常态是单向的(one -way flow)——— 传媒生产的信息产品是为那些基本上不在生产与传播现场的人们而生产, 受众参与或介入传播过程的能力极其有限, 也就很难影响传播的内容?;痪浠八? 在大众传播中, 信息的生产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是断裂的。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这种“ 沉默” , 任何一个人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通道), 就可以随时进行信息沟通(甚至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 人际传播的性质得到凸显和强化——— 传统的, 倾向于无差异的普遍的广大受众, 就如麦克卢汉的“ 部落化” 预言一样 , 被分割为气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关的“ 小众部落” ——— 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 又回到了人类之所以需要信息的根本: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就传播效果而言,媒体的碎片化传播是否可以能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笔者认为难以界定,正是有其碎片化的特征,媒体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而受众则是在新媒体以互动为旗号的“诱惑”下重新发现了自我的价值,他们内心底里潜藏的、被压抑的冲动被瞬时激活受众在“小众部落”的圈子中,更容易找到有着共同需求利益的伙伴,以对抗大众传媒所造成的“社会孤立的恐惧”,从而形成和坚持与大众舆论未必一致的意见。这也就表明了媒体的碎片化对受众的影响依旧存在,只是被渗入在了受众自身的互相联系之中,而不是直接的信息传播之中。
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惺焙蛞材茏趸?。在传媒时代经历“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回归过程后,同样出现了供需?;煌氖?,前一个“部落化”社会是信息供给匮乏的?;?,而“碎片化”后出现的“部落化”社会是信息供给过剩,同源、同质信息相互干扰的?;;慕峁际侨嗣遣荒芤员冉暇玫姆绞剑ū硐肿钔怀龅氖鞘奔涑杀镜睦朔眩?,得到有用的信息。
现时代,作为买方市场的个体受众已经集结成了层次交错的“个性化”细分市场,他们面对海量的、无法处理的信息,更加需要可信赖的专业媒体组织和媒体专家来搜集、分析和诠释信息。所不同的是,过去,我们认为信息采集能力是构成媒体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现在我们进入到了以编辑为中心的后编辑时代,竞争能否胜出的关键,在于我们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及再利用能力,并以此迅速形成核心竞争力。在现代传媒多元化经营的今天,原来粗放型的媒体资产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竞争市场的需求,我们更迫切的需要实现资源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以达到产业优势互补的效果,从而增加我们竞争的灵活性。建构终端“客户”(受众、广告主等)立体化联系网络,开发、建立和利用数据库,使信息最大程度的增值是未来媒体的主攻方向——这个时期传统大众媒体的第一要务就是把应用新技术作为突破口,进行媒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优化升级改造。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技术将重塑传媒业形态——数字技术将消除各业态之间根深蒂固的行业壁垒,使众多关联产业共同整合在内容产业的旗帜之下。加快战略转型、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将是传媒业的普遍共识。
正是这种分化和聚合两种力量同时存在,互相交融,使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内部以及两者之间的竞争和竞合同时上演。我们在研究新媒体的过程中,并不提倡所谓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PK的提法,“碎片化下的真正社会涵义是:在‘分众’的背后新的‘聚众’的需求。如何将碎片重新归聚是理解‘碎片化’现实的真正意义?!?/p>
新媒体、传统媒体都在不断创新当中,对于创新而言,彼此机会均等——新媒体需要传统媒体的内容,传统媒体需要新媒体作载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媒体的优势也许更大,——信息时代日益增多的传播渠道可以看作是传统媒体的机会,一个传统媒体可以因自己的内容在不同的渠道传播,而摊薄不断攀升的内容成本,获得更大的效益。
当然,应该注意的是,传统大众媒体触“网”仅仅只是应对?;牡谝徊健>痛ツ谌莸脑茨芰Χ?,由于外部资源的社会共享程度日益提升,独家资源、独家素材变得越来越稀缺,很难成为媒体常规性核心竞争力的支撑点。经过数字化、网络升级改造的传统大众媒体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转变为数字内容提供商就万事大吉了。发达传媒集团的经验表明,传媒产品增值增效的最大环节在于加工转化、快速流通,传统大众媒体必然要改变商业模式、创造新市场,针对不同的媒体平台并结合受众的消费习惯,进行了节目形态的创新、业务模式的创新,完成从内容制作商、提供商向内容集成商、服务商的角色转变——换句话说,要在竞争中生存,就要做“内容供应者”的领袖。
媒体竞争一旦突破了技术瓶颈,剩下的都是内容竞争和提供内容的服务方式的竞争——“随着这种竞争的加剧,新一轮的资源重组或力量重组和市场重组开始了。市场进入了板块化发展阶段,几个或一批实力雄厚的电视(传媒)企业开始谋求市场的垄断地位。这就是所谓的‘去碎片化’”。
参考:《信息时代传媒的“碎片化”趋势及媒体新生态的应对之道》《新媒体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新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究》
总结:肚里没货,到做题的时候才恨知识的单薄,以至于答题无力ing>。<以5W的角度切入写得有点凌乱,二应对之策一部分是参考论文里的内容。挤牙膏一样的拼出了这篇作文,现在我只想静静,也别问我静静是谁T。T想完静静又要默默滚去背书做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