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布局,根据杨铁军主编的《企业专利工作实务手册》,是指“企业综合产业、市场和法律等因素,对专利进行有机结合,涵盖了与企业利害相关的时间、地域、技术和产品等维度,构建严密高效的专利?;ね?,最终形成对企业有利格局的专利组合?!备檬橐蔡岬狡笠到凶ɡ季止ぷ魍ǔ;嵘婕捌笠倒芾聿恪⑹谐〔棵偶凹际醪棵?。
根据专利实用主义的作者董烨飞多年的经验,此项工作的难度之大,能作好的国内企业数量不会超过个位数。首先,企业管理层只是理解专利布局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所以在态度上支持,但是在业务层面鲜有实际投入的(最多是在知识产权负责人的安排下偶尔来站台,表示支持)。市场部门,最多可以在原则上给出企业的市场发展趋势(不会提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等信息,因为这是绝密文件),但是鲜有实际投入人力来协助知识产权部门对每个专利(申请)包进行分析,判断该专利(申请)包是否符合市场发展趋势,他们通常会说看不懂专利说明书,太晦涩了,所以无法判断。于是,专利布局这个任务又回到技术部门和专利部门的身上了。
在此先说明本项工作的难度,是为了提醒专利负责人,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专利负责人,如果没有能力聚集前述管理层和市场部门的资源,对此项工作以及工作效果就不要作过多指望,尽力而为即可。这个原因也导致本书在介绍专利的组织结构时推荐将知识产权部门放到市场营销组织下面;这也导致知识产权书籍或者演讲中,专利人员将专利布局作为重点进行宣传,但是落到实际的效果却难有很好的实例,证明其如何结合市场信息布局的专利(因为难点在市场信息的获得);也有一部分专利人员将专利布局与专利挖掘混为一谈,将其在某个项目挖掘的二三十件专利申请,说成是专利布局成果。
本篇就以作者的亲身体会来探讨一下专利布局的概念吧。下一篇再介绍实际操作。
首先,如本文开篇介绍的专利布局定义,“形成对企业有利格局”是专利布局的目标。如何判断是对企业有利,那么就需要站到企业一把手的思维高度来分析。根据陈春花教授(也是企业家)在《经营的本质》一书中提到,经营的基本元素有四个:顾客价值、成本、规模和盈利。企业构建的核心能力也主要分布在这四个方面。因此,专利布局的目标就是要有助于企业在这四个能力上的提升。
通常,专利部门距离企业在这四个方面的信息太远,只能寻求其他部门(市场部门、企业管理层等)的协助,或者能够将专利部门直接设置在企业最高战略部门(有部分中小企业是这样做的)。
目前,企业的专利部门制作的专利布局,大部分只能是“折翼的天使”,没有充分的市场信息,只是根据部分技术信息来制作的。效果自然未达预期。但是,专利部门在有限的资源下发挥最大的价值也就是合格了。
下面将项目层面的专利挖掘与专利布局进行对比说明,以简洁地表现出两者在操作层面的区别。至于两者在企业专利管理整体层面的区别,将在下一篇中结合专利布局案例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