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年,读百本书之余,我的另一个收获是写读后感,当然,我的水平也只能写写纯粹的读后感,因为对于写书评这件事,我的级别和能力还是相差的太远了。
? ? ? ? 每读一本书,我只能知道这本书里的哪些文字触动了我?我的内心被搅起了什么?因是有感而发,属于被动的接受。而书评却是要从整本书的间架结构、修辞手法、故事情节、逻辑思维等等专业性的角度去拆解、评判,我断断没有那么专业的功底,那种自上而下俯视文学的程度,我是不具备的。
? ? ? ? 年初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就是每个月要完成一篇2000字左右的读后感,一年下来,也就区区12篇,数量并不多,看似是一个并不难完成的任务。对于写读后感,我属于驾轻就熟,并不畏惧,在每本书里挑些打动人心的片段、发表一下抒情、抄点经典语录、引入一些走心的语言,最后再感慨性的表表决心,套路已经成熟,因此写读后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事。在这个套路里,2017年我共计完成了《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好好说话》《抵死而生》《再次遇见最好的自己》《万万没想到》《停止吼叫,重建沟通》《不抱怨的世界》《和平的伤疤》《云中谁寄锦书来》《有风吹过厨房》《天才地理学》《舌尖上的历史》12篇文章,可以说是勉强完成了目标。此时可以安慰自己的是,这12篇我写的算是尽心尽力,掏心掏肺的,而且每本书基本上为了把读后感写好,都反反复复的把书翻看了好几遍,并划出了重点,算是把整本书的精华都翻检了出来。我想,这也应该在读书的过程中把书读透的目的吧。
? ? ? ? 值得自我安慰的是,这12篇文章写的过程里,我一直秉持着一个念头:写字不能为了图个完成作业而滥竽充数,必须先把自己的全部能耐都拿出来,直到感觉自己被掏尽了为止,那样的写作才没有白白浪费时间。当时每篇文章我都几乎写一个星期,其中有些我比较陌生的主题上我写了快一个月,年末的时候,我又打开了这些文字,还好,没留修改的余地和遗憾,这12篇里,我做到了自己的能力所及。
? ? ? ? 阅读中,总有些打破自己学识的新理论、新观念让我苏醒,让我收获,尽管我可能只获得了一本书里作者10%的思想,但是每一个10%的累积,对于我来说,都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 ? ? ? 年初的时候定个小目标的作用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让我记录下了一些阅读的成长。
? ? ? ? 话虽这么说,而认真盘点下来,我仍然欠了一篇文章,这也是我碰到的有难度的事情,比如对《曹禺黄永玉的“家书”》这个小读后感我迟迟没有动笔,写这篇主题是来自于央视《见字如面》栏目的有声书信,由张国立和台湾王耀庆两位著名演员共同演绎的来自两位伟大的艺术家曹禺和黄永玉之间的书信朗读,在短短15分钟的视频里,这两位演员展现了曹禺、黄永玉大师在1983年写的两封信,使我的精神世界受到了极大的触动,《见字如面》这一集的视频我看了不下50遍,其中精彩的书信语言在我的脑海里重播了不下100遍,我甚至在网上找到了他们书信的文字版反复的阅读,而我却还是没有能力把艺术家们高尚至深的情怀写出来,以至于一直搁笔……在这些时刻里,我感到了我的匮乏,对于艺术、精神、友谊、大义、情怀、社会责任感等等一系列人性中的光芒点的无从描述,我知道它好,它打动了我,而我却没有能力去描述出来那些好在哪儿,感到遗憾但却无能为力……
? ? ? ? 不过,我接受这样的遗憾,那表明,我的学识、能力还欠缺的很多,我还需要继续去读书,继续读下去,应该会有那么一天,我能够积攒到拥有这种文字叙述的能力,把我所感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 ? ? ? 当然了,有时候,我也想换一本简单的书写写,把今年设定的目标完成了,可是吧,心里就是拧着,不愿意偷这个懒,不愿意眼看着自己在这个没有过去的“坎”上绕过去!是的,承认自己的不足需要勇气,一步绕过去容易,但是想要再饶回来,可能需要兜兜转转好多圈,就没那么简单了。
? ? ? ? 如果从虚荣心的角度上去讲的话,2017年,我也有些"崭露头角"的地方——比如,在很多专业编辑和好友的帮助推动下,我有几篇文章也在一些公众平台和杂志上被推送和发表,如洛阳市图书馆公众平台、《企业文化纵横》杂志、互联网[简书]里的读书专栏公众平台【十分热读】,作为一名业余写字的人,当看到自己的文字被排版成铅字,规规整整的印刷出来的时候,自己也觉得很欣慰,觉得有一种被承认、被肯定、被推动的力量,可有时候,再看看同一本书里其他作者的文字力作,又觉得自己的那么一点点能力又笨拙的可怜,还是不要那么高兴了罢……
? ? ? ? 其实发表和不发表,都有着同样的意义,在于督促着自己:文化必须来自于你真心真意的去把时间花在看书阅读上,真刀真枪去挑战自己的惰性,所谓的真才实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一个读者是不辨真伪乱起哄的,如果自己没有点儿真材实料,是谁也欺骗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