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林贵福
一、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徐霞客的千古名言。
大诗人李白亦有首诗赞黄山: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蓬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为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风吹我时来,云东尔当整。去去陵旧东,行行芳桂丛?;叵?,碧峰尽晴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黄山久负盛名,早已心仪向往,只是岁月蹉跎,工作繁忙,生计维艰,未了平生心愿。
退休以后,自由调度时间多了,适逢县作协组织会员赴黄山采风,才得以实现宏愿。
踏上黄山,极目山峦,漫山遍野都是翠绿的天目松和奇形怪状的石头。登高看黄山,山山相连,绵延层叠,怪石林立,云雾一罩,或似龟虫野兽,或似宫苑瑶池,一地的迷幻,其造型鬼斧神工,这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趣的是,黄山所有的松柏华盖都斜着向一边延伸,层层叠叠,似塔如伞,像极仙人招手指路,微风一吹,又像俯身点头施礼,很少见到华盖均匀笼罩伸展。这也是黄山松与众不同之处,其姿态挺拔秀气令人叹为观止。有名人说过:你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粕降耐寥啦⒉环饰?,赤土碣石、陡坡悬崖,然天目松却能见缝插针,绝处逢生。你给我一个隙缝,我就能挺拔茁壮,这就是黄山松的精神,也是黄山松的骄傲和灵魂!? ? ?
? ? ? ? ? ? ? ? ? 二、
黄山集秀、险、雄、奇于一身。四十年前,黄山没有索道,想上黄山只能从山下徒步登临。据资料记载:上世纪1979年前,黄山道路路况极差,国道省道加起来只有六百多公里,其中有一半多为泥结碎石。这给上黄山的游客带来极大的不便且险,饶是如此,也有不少游客知难而进,攀险而上。
若说游客空身陡步难,最难的难不过黄山的挑夫。凡是有旅游点的地方,就少不了有为游客服务的住、吃、休闲的商店和客房?;粕角捅诙阜澹械幕跷镆刻舴蛞徊揭徊?、千辛万苦地搬上山,那真是一步一滴血汗。挑夫虽然付出了血汗,然得到的却不多。我问过一个挑夫,上一趟山要走多少里路?能赚多少钱?他说从索道到旅游点要走十几里路,一趟能赚一百多元。问到一担挑多少斤?回答说一百五十斤左右,多了体力和脚力就跟不上了。问他这么苦赚钱又不多,为什么要选这行?他说没文化只能做苦力了。听得我心一酸,眼泪差点溢出来,心想,黄山虽美,如果没有这些挑夫,黄山是不是欠缺了些什么?吃的、住的、用的从哪里来?可见,挑夫也是黄山建设一份子,也是一种创造力。有些时候,有些事和物不全是现代化设备能代替的了地。
告别挑夫,来到了中外闻名的迎客松景点。迎客松是黄山松的代表,标志性的景观,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松苍翠挺拔,隽秀飘逸,扎根岩石缝,枝丫向一侧伸展,大有俯身迎客之势,我想这也是人们望景生义取其意其名吧。画家诗人秦正英有诗赞《黄山迎客松》:
千秋世代颂歌名。卧龙频顾到春望,雏凤流连破故城。红日辉来霞落去,青松妆点客为倾。紫烟缭绕一湖翠,摇曵身姿醉里迎。
在迎客松的景点,我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年迈的老翁(经问已84岁)竟不顾年迈的身体,也登上了黄山。惊奇未定,又看到一个断了一只脚的女士柱着一支棍,一步一跳地跳上山来。这让我不可思议,忙上前采访,女士说:这对我是一种挑战,我就是要看看断了一只脚能不能跨越黄山?
听此言,我不禁汗颜!
临来黄山之前,听来过黄山的同事说,游黄山如何如何险,如何如何累,没有一定的体魄体力是不行的。听他们这一说,心中不禁打鼓,想想毕竟是退休的人了体力大不如前,能不能胜任攀登黄山呢?几经斗争,最后还是不服老的精神战胜了畏惧,意气风发加入了采风团队。如今想来,与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和断了一条腿的女士相比,情何以堪,我有什么理由畏缩不前?
汗颜之后,信心倍增,随着作协队伍从玉屏楼到迎客松、天都峰、百步云梯、天海、光明顶,一路观赏天风松涛、奇石翠柏、拍照留影。
黄山之行,也算是一种小小的自我挑战和跨越。
三、
说到挑战和跨越,不禁想起了电影《邓小平在黄山》。
1979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75高龄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以革命家的坚毅,徒步登上了黄山。从桃花源亭到半山寺,玉屏楼、光明顶、北海、清凉亭、始信峰、云谷寺等地都留下了邓小平同志考察黄山旅游资源的足迹。邓小平同志登黄山既是为了考察调研,启发思路,也是一种挑战和跨越;一种自信、一种有信心有能力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克服困难,攀登高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志和信念。在攀登了黄山考察后,他自豪地说:“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合格?!?/p>
黄山视察下来后,邓小平同志以伟人的眼光和视觉提出:“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重要指示。由此拉开了黄山乃至全国的现代化的旅游序幕!后来这些谈话被称作“黄山谈话”。
“黄山谈话”提出:“旅游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的搞,加快的搞!”
“黄山谈话”后,黄山人开始由山区农村经济转向旅游观光与休闲渡假相结合的复合型的转变。
据资料记载:1979前,黄山景区年接待游客量仅为十点四万人次,年经营收入也只有一百一十五点七万元人民币,企业利润为三点七万元。
经过“黄山谈话”发表后的四十年发展开拓,黄山接待游客量和经济收入呈几何形的大幅度地增长。黄山景区由原来的3家简单的招待所发展成十多家四星级酒店,几十家国际酒店和多个品牌广泛入驻。
如今的黄山,有了从云谷、太平、和玉屏三条旅游观光客运索道,辅以仿生态标识的数万级游步道,使游客游览黄山不再经受千辛万苦。正因如此,黄山旅游量日益增多,每逢节假日,已经达到人满为“患”的程度。
据资料记载:2019年,黄山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达735万人次,实现净利润3.4亿元。
黄山幸哉!游客幸哉!万民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