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新闻媒体看到一则“低能儿”报道,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竟饿死在自己家里。
这么大的个人还能饿死,是生了病了才会如此吧?等详细地看完了才知道,这个人还真是被活活饿死的。
这个二十三岁的大宝宝叫杨锁,来自河南某地,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八岁以前连路就很少走,不管去哪里都是父母肩背担挑的。
杨锁在读到初中时,受不了读书的辛苦,遂又弃学在家,继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宝宝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父亲在他十三岁时不幸病故,但母亲依然如故对儿子万般宠爱,杨锁什么事情都不做,依然是个没长大的宝宝。
不料祸不单行,待到杨锁十八岁时,母亲积劳成疾,也撒手人寰。留下这个孩子独自过活。
独自生活的这五年里,他跟着堂哥去工地打工,又热又累干不了,撂了挑子回家;后来又到餐馆打工,更是无法胜任,又被人家辞退了。
没有生活来源,家里的东西全部变卖,家徒四壁。饿得实在不行了就去乞讨。乡亲们可怜他经常送给他肉呀菜的。他什么都不会做,一直放到臭掉烂掉也吃不成。
有一天,堂哥估计着他好久没有东西吃了,拿了些食物去看他。哪里知道进门一看,杨锁已经全身僵硬,被活活的饿死了。
前些天,媒体还报道了这样一位典型的“巨婴”,哈尔滨一位叫陈羽的22岁男生,在国外留学两年的时间里,败光了200多万,却连一个预科生的资格也没有取得,无奈只得打道回府。
回国之后依然不思悔改,天天窝在家打游戏,甚至连吃饭都得喂。在国内求学两个月就又回家。天天玩游戏,没钱了就向家人要。奶奶对他的爱护无微不至,吃饭也要奶奶一口一口喂。一个二十多岁的人,悠然自得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不管是叫低能儿也好,还是巨婴也好,无非就是说一个孩子有了成人的身体,却没有应该具备心智和生活自理能力,更没有社会生存能力。
这样的报道并非危言耸听,我们都很清楚,在普遍为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的孩子是这样被宠大的惯大的,几代人的共同呵护和溺爱,造就了多少这样的低能儿和巨婴。
我们身边也不缺少这样的例子,我一个同事的孩子就是这样,从小就没有干过任何家务,一直到上完高中也没有洗过衣服。去上了大学时一下子给儿子买了30多条内裤,每逢放假回家,就带回来大包小包的脏衣服。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孩子成了低能儿、成了巨婴,完全是父母长辈溺爱的产品,主要责任应该由父母长辈来承担,孩子才是受害者。
我今天要说的是,其实父母长辈并非不知道溺爱的危害,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大多数情况是狠不下心来。
不过说实话,有时候做父母的要克服溺爱孩子的毛病,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隔辈的老人。我自己有时也会明知故犯,去做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给自己找理由欺骗自己。
我们看看名人们是怎么做的,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除了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刘墉还有一对让他骄傲和自豪的儿女,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小女儿刘倚帆更是多才多艺,15岁时就夺得了美国总统奖。
在刘墉看来,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为他包办一切,而是要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亲身体会各种滋味。在刘轩很小的时候,刘墉就规定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衣服脏了,自己动手,父母不在家时要自己做饭自己做家务。因此,刘轩很早就能够自己做饭,甚至烧得一手好菜,这让很多自诩独立的美国孩子都自愧不如。
不仅如此,刘墉还让刘轩利用假期去外面打工挣钱。有一年暑假,本想在家享受的刘轩,硬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找了份擦车的工作。冒着酷暑,穿着宽大的工作服,汗流浃背地清洗车子,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才挣了25美元。纂着薄薄的几张票子,刘轩真切感觉到,钱是如此来之不易,而在平常,这些钱仅仅够他吃两支冰淇淋。
暑期工作不仅让刘轩彻底理解了爸爸的良苦用心,也带给了他深刻的人生体验,使他开始懂得珍惜生活,这些对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孩子的过度教育上,家长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家长们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论调的诱惑下,拼命的让孩子们学习各种知识,拼命的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恨不得让孩子24小时都用来学习。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不学习识字、算数,你肯定大有意见。别的孩子一放学就去了补习班,你一定会迫不及待的把孩子送去,并不在乎孩子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哪还有时间做家务,哪还有时间去锻炼,哪还有精力去干学习之外的事。所以说孩子没有应用有的生活能力,家长的责任不可推卸。
总之,父母只要狠下心来,下定决心不再包办孩子的一切,放手把孩子的事情交给他们自己去做,才不会养出巨婴低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