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0日(34/90)
你对孩子的长期目标是什么?或者说你对孩子未来的期待是什么,你希望他长成什么样的人?闭上眼睛,想一下20年以后的某个年三十,你等孩子回家,打开家门,你希望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多想想并记住那个场景,然后回到现实,再次看着现在的孩子,你就会什么触动和新的感悟吗?
错误是学习的机会,今天的挑战就是明天的成长。成人世界里如何,孩子世界里也是如此,你今天碰到的任何挑战都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成长,前提是你要学会在过往的经历思考和提炼,让自己成长。会有一个很普遍的情况,一般成为某个师的人,比如心理学大师,正面管教老师,生涯咨询师等,她们的起点和初心一般都是自己特别喜欢这个领域或者自己碰到了类似的问题,好像我们经常讲的久病成医。能否把挑战变成成长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直面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
你说了多少次“不要“。父母对待孩子很容易说”不“或者”不要“,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这样。但事实是我们这样反对,效果却不好,孩子不听,越是不能做的事情,他们越是来劲。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起做个实验,请闭上眼睛,现在我们千万不要想一只粉红色的大象,千万不要想一只粉红色的大象。现在睁开眼睛,能告诉我刚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估计是粉色大象,这就是我们大脑的神奇之处,这就是我们对”不要“的感受,我们最后会把落实在”不“后面的名词,而孩子对于这个抽象的”不“的程度的理解更加不明确。我也和女儿做了这个实验,她觉得很好玩,她脑海中的大象是从粉红色变成紫色,最后变成她喜欢的蓝色大象。
知道这个原理后,我们一起觉察自己的“不“语言,想办法把”不“改为”正面语言“,变成有效的语言。比如:孩子,你不要跑?我们可以怎么说?!北Ρ?,你能慢慢地走,拉着妈妈的手一起走吗?“这个是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宝贝,我们可以在公园跑,在操场跑。“ 这个是告诉孩子可以有条件地做。”宝贝,你要怎么走,像大象一样咚咚地走还是像小兔子一样跳跳地走?“这个是给孩子选择权。当然还可以说”宝贝,我们一起动个小脑筋想一想,在拥挤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走?这个是对孩子启发式的引导。
除去“不”,我们还很喜欢对孩子进行说教,命令,控制孩子,因为觉得我们自己比孩子有经验得多,为了避免不好的结果出现,所以我们会对孩子提出这些要求。其实我们要的更多的是鼓励式的问题和对话。比如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你觉得接下来的结果会怎样?用这些去引发孩子的思考,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思考,我们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从小事开始学会思考,这样他们才有能力以后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也可以运用教练式的对话。父母是孩子的引出者,启发者,也是他们的支持者和陪伴者。用我们的爱,去唤醒和开启孩子的勇气,让他们拥有挑战和尝试的力量,用教练的技巧帮助孩子打开体内的无穷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