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房子推荐《独居日记》,迅速读了一下,认为文笔很美,但那个作者太痛苦了,通过独居对自己进行疗愈,最后也起到了效果。对我而言,没什么痛苦的,或者说,痛苦都是别人带来的,都是互联网上的人和价值观带来的。我自己和家人平静地生活,只要无人打扰,基本是不存在痛苦的。
父母出去玩自己的爱好,我自己在家随机地做事,是非常幸福的。昨天又认识了一位作家,已经创作出天道诗歌了,这也是我想要看到的方向。我现在几乎不玩互联网,小红书销号了,抖音微博长期处于卸载的状态,因现在互联网上人的三观没几个是正的。有的平台里充满了谣言,有的充满了欲望骗局和给人洗脑的内容,有的热衷于煽动情绪、忽略事实……没有一个互联网平台是完全值得信任的。
我宁愿到图书馆呆上一天,或者就在家里躺着,读书学习写作,什么都好,贵在清静。既然网络上三观不正的言论太多,又何必去看它们呢?自己好好生活不行吗?
我喜欢跟现实中的老年人打交道,因为他们基本是不上网的。不上网、专注于生活,能使你心态平和。世界上有什么是值得重视的呢?当然是自己的生活和家人。那些网上的炫富、煽动情绪的言论,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就算是阅读,一个作家有一个作家的观点,也未必要全部相信。看到一个言论,与其盲从,不如思考它是怎么来的。
我没有抑郁,在大自然里散步足以让我感到愉快。别人去哪里,有没有车房,过着怎样的生活,和我也没什么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同样也有着拒绝别人的权力,谁也干涉不了。
继续工作、阅读、创作、学习,每天都有新的任务去完成。在阅读和与人交谈中,会发现每个人的认知程度是不同的,每个人谈论的东西和看问题的视角,反映了他认知的方式和纬度。阅读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更能够帮助一个人提高认知的层次。认知程度低和认知程度高的人,会过上完全不同的人生。
昨天听老师建议,买了半生半熟的书法纸,终于不渗墨了。又订阅了一年的散文,只花了一百多,我永远喜欢这份刊物。看到出台了文艺发展的讲话内容,几乎和我想的一样,有的知名刊物既不是老百姓的东西,也不是高雅的东西,甚至不是中国人的东西,是可能被淘汰的。中国人要有文化自信,在自信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文化,没必要盲目去追求在国外获奖。比如那个诺奖,评奖标准一眼就看透了,归根结底那也只是一帮人基于自己的喜好评出来的。
看到图书馆发了一个天文摄影活动,很感兴趣。在城市里看不到星星,不知在哪里能看到,报名了这个活动,希望能得知观测点。我不去酒吧夜店咖啡厅等场所,平常只去图书馆、文化馆、公园、孔学堂等地方玩。我的母亲沉迷摄影,就想着去拍日出日落,我也经常陪着去。总之,我希望尽可能地看看这个世界,尽可能地去学习、去体验、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