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车上电台广播里听到一个故事: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年拿着一部手机,走进一家维修店里去维修。
年轻的店员亲切的接待了他,帮他看了看手机,告诉老人,他的手机并没有坏。老人家不信,觉得年轻的店员在糊弄他:“这是我儿子给我买的手机,务必得修好?!?/p>
年轻的店员忍住火气,当着老人家的面详详细细地又做了全套零部件的检测,与第一次检查没有问题的结果一样。老人听后,目光显得呆滞,突然哭了起来:“那为什么,我接不到儿子给我打的电话呢?”
听到这里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鼻子有点泛酸。距离与老妈那通不欢而挂的电话,已过去差不多一周时间了。明知道她只是因为担心,小心翼翼地说起老爸最近因为学CAD图纸,废寝忘食地跟单位年轻的工程师学习,会不会被骗?常被法制频道洗脑的老妈不懂电脑,一切与网络相关的事情,在她看来都不安全。
解释了许久无果之后,便不再接话以此应对她的唠叨。迎上我长时间的沉默,却没有其他母亲那样的或批或骂,只是转声问起有没有好好吃饭……那刻深知,那句“你不懂就不用管”有多伤人,也深感电话那头,拿着还不熟悉的智能手机,一个人坐在床头的她,该是怎样的心凉。
很多时候,家人无条件的包容换来的多是我们随意的放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很少主动去给老爸老妈打通电话,只是他们一定记得在周末打过来,从未忘记过。我们总是以忙碌为由,让他们独自在家空候,变得小心翼翼。好不容易等到周末电话打通,却是一句“老妈我在陪朋友吃饭,晚点回给你”、“老爸我们今天加班,晚上回去给你电话”……种种如是情况,于他们而言,毫无抱怨:没事没事,吃饭了就好。
在我们潜意识的认知里,父母永远是无所不能的大人,这些他们足以承受。可我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究竟是何时,已经渐渐老去。总有一些波澜,让看似如常的日子,多少有了被忽略的细节。比如:他们做的菜越来越咸、油越来越多,是因为他们的味觉开始退化了;过年回家几日里,老妈总是特爱挤在我和小妹的被窝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是因为他们太需要有依赖;他们一大把年纪了,在家装了电脑学着视频通话,是因为他们渴望能每天都能彼此看看,是否都一切安好……
他们在仔细看着我们长大的同时,我们却无视他们的衰老。我们总是觉得他们不懂我们,然而我们也从未给他们机会。
许久前读到过《乌鸦与孩子》的故事里,父亲85岁了,一天窗外飞过一只乌鸦,他问,这是什么?儿子说,是乌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这是什么?儿子有点不耐烦地说,是乌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这是什么?儿子吼了起来:说了是乌鸦!你怎么回事??!翻开四十年前父亲的日记:今天儿子三岁了,他指着公园的乌鸦问我: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乌鸦。他又问,我又答;他问了11次,我答了11次。我亲了亲他,他笑了。
小时候,我们是拖油瓶式的麻烦,父母无所不知循循善诱。长大了,父母是一种万般体谅式的“麻烦”,可我们还是懒于倾情介绍我们的世界。我们肆意的疯狂成长,工作成了划分时间的单位。我们似乎变得只懂工作,当开始要面对生活,突然被打回了原形,无法胜任。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和曾经的爸妈失散,直到成年以后才懂得,他们有多孤独,而我们就有多难过。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给父母的爱等不起,更不应是一场形式大于内容的演出。也许只是一通电话,没事儿瞎唠唠,便是最好的报答。他们听到你的声音,自然会很高兴。
时光易逝,仓惶年华。爱经不起拖延,别让他们等太久。
【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 第十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