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流传的育儿经:要培养孩子的“匪气”,这是一个教育博主哈佛亮爸的观点;“与其培养绵羊,不如培养带点匪气的狼”,他认为当前教育是在批量制造听话的“绵羊”,听话、懂事,这在以前看来是一些优秀的品质,现在却成了培养永远只会跟随、永远不会创新的“绵羊”的助推剂。然而,真正的成功,真正的创新,常常需要的是打破常规。一味地循规蹈矩,跟着别人的脚印往前走,怎么可能会有所突破。
对于这种观点,你怎么看呢?我作为一个家长,同时又是一个教师,对这种观点,也进行了一番思考。
我,一个70后,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都是对我们进行放养式教育,顶多就会说一下:“你看看,你不好好念书,就会像爹娘一样在地里干一辈子活?!鄙踔磷娓改副驳娜嘶崴担骸澳阋疾簧细?,可以帮你爹娘干活?!蹦鞘焙虻暮⒆樱帕搜Ф际欠畔率榘?,就会背起筐去地里割猪草。所以,那个年代,真正读书出来的人不是很多。
而我,是因为不想整日去过那种面朝土地背朝天的生活,从小就想着通过读书走出去。最后确实走出来了,最终落脚在一个不起眼的家乡城市里。通过这些年的打拼,倒也能吃喝不愁,日子过的悠闲自在。
然而我们这一代人,在培养自己的子女时,大都落入了一个怪圈?!疤岸隆薄岸喽潦?、多做题”,这样才能考入清华北大,考上985,才能出人头地。然而事实是这样吗?大家都知道一个现象,很多985毕业的,基本都是承担着高级打工仔的角色。网上还曾有过类似的很多信息,比如清华毕业的,自费去蓝翔技校学厨师。又比如某些985毕业生去跑快递,诸如此类。
家长乃至学校都进入这种内卷式怪圈,这是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息息相关的。中国的教育发展主线就是移植和杂糅,主要学习英、德、法、美等国家,开办了各类学堂。直到后来的高教60条,高等教育法的陆续出台,中国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是这套体系是以知识传递为核心构建的,就像大家所熟知的“知识就是力量”,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核心。
就因为这种体制,学校、家长、学生都在卷知识,这在九十年代,乃至二十一世纪初也无可厚非。但是现在时代变了,尤其是随着ChatGPT的面世,在人们花费了很多心力精力所学到的那些知识,对于AI来说,秒秒钟就能做到。知识传递不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而是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来发明创造,这才是当今教育的主线。
这里不是否认知识学习不重要,知识仍然很重要,它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前提,但是这些知识却不一定是通过学校教师的传授才获取的,而是有了很多获知的渠道。所以,学校的任务不应该再聚焦在知识传递上,而是应该转型到能力培养上,也就是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创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思维训练就变得尤其重要。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决定一个人一生做任何事的基石。不管做任何事,都离不了思维,也就是思考的过程。
而此文开头所提到的“匪气”,其实就是一种勇于突破常规、挑战权威的思维方式。有基本的知识储备,有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是通往成功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育机制的转型任重而道远,但是作为家长,是不是应该好好思考一下,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先突破自己的教育观,为孩子的教育提供一种催化剂,而不是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那具体怎么做呢?下面是亮爸给出的建议,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从中琢磨出点东西。
“匪气培养的核心就是敢动手,分为身体上和能力上两层。
身体上,要体格好,敢还手。孩子小时候像沙包不敢还手,我们就教他还手,给他兜底,还要疯狂带他搞体育,专项体能训练,网球、篮球、游泳等。文化课只报一个班,其余全是体育。身体好敢还手是匪气的基础。
能力上敢动手,就是让孩子做手工和拆装,洗碗拖地、拆快递、装家具等都干,朝着木工、电工、钳工、水管工泥瓦匠方向培养,让孩子手脏,不细皮嫩肉。
现代社会没机会让孩子劫富济贫、挑战规则,那就锻炼动手能力。
别人刷题时我们动手,培养创新,发现新思路。等孩子大一点,给他支个摊,从商场的无形厮杀中干起来,慢慢打破规则,培养我行我素的匪气。这种独特的育儿方式可能会打破你之前的育儿观,教育观,但却是能培养出有个性、有能力的孩子的有效途径。”
其实,亮爸所提到的这种“匪气”的培养,核心就是两个:一是有个强健的体魄,这是基础保障;二是思维模式的训练。不管是按照那种工匠模式训练,又或是支个摊厮杀,无非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培养其正确的思维模式。
关于“匪气”式育儿经,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