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社会之后,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感觉自己长时间都没有提高?
总是陷入迷茫和无趣?
害怕学习,总觉得学一个新技能特别难,无从入手?
到底怎么回事呢?我觉得是“作业”做少了。
回想一下我们的学生时代,每一天,每一周,每一堂课,几乎都有作业,每个月还会有考试。
这些作业曾经让我们深恶痛绝。我们无数次的幻想:“如果今天不用写作业多好啊!”
但是我们无法否认——正是因为作业,让我们知道哪里对哪里错,分数高还是低,是否有进步,哪些薄弱环节需要弥补加强。
作业的“先进性”在于:
1、每道题都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
你说这不是废话吗?还真不是。没有问题,就没有答案。没有具体的问题,我们就会陷入茫然。进入社会之后,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具体的问题,感觉到处都是问题,到处都是麻烦,于是东摸一下细看一下,毛毛躁躁,一事无成。而学生时代的作业,每一道题,都能帮助你检验某个具体知识点是否真正掌握。做题,就是涨功夫。
2、每道题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你结果。
会做还是不会做,不会的话你得马上翻书找例题;很快做出来了,还是冥思苦想查资料做出来了,如果是后者,是不是要多看下书巩固一下;老师批改作业是给你打勾还是打叉,错了的话是不是要马上重做改正;重做也不会,是不是可以和同学请教一下到底错在哪了,哪个步骤出了岔子……这些都是结果。只要做了,就有结果,有进步。只要做了,就能从不会,到会。
3、总是有综合题、思考题、加分题、拓展题之类的难题等着你。
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掌握了、高枕无忧了。各种难题会啪啪啪打脸,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难题的作用是,让你接触更广泛、更灵活、更容易被忽略的知识;让你学会更高深、更系统、更新颖的思维方式。每吃透一个难题,都是一次跃迁。
4、题海茫茫,老师和父母总会用各种方式敦促你做更多的题。
学生时代的高强度训练,让很多人直接逆反了:“这辈子再也不想做作业!”但是,学习的本质就是模仿和练习啊。而且,90%的时间应该花在练习上面。练习,不就是做题么?每做一道题,都是在模仿一个知识点的应用,模仿一个解题思路的过程,题目做得多了,重复次数多了,每种题型、每个知识点都会成为你的本能反应,考高分轻而易举。做题数量,才是拉开差距的根本。
小结一下,要快速提升就要像写作业一样:
1、拆解到具体知识点,注重最微小单位的专项练习。
2、获得结果反馈,输出可视化作品,让自己知道好坏优劣。
3、刻意提升难度,不断提高要求,挑战更大的目标。
4、积累足够多的训练量,不说一万小时,起码要在短时间内练足100小时。
回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想一想,你有给自己布置“作业”吗?
也许你想练习写作。每天憋好久写一篇,但又不好意思发给别人看,写了几个月感觉没有提高、没有收获、特别煎熬……于是想要放弃。
为什么?因为你没有作业。
也许你不用每次写一篇。一篇文章可以拆解成选题切入、文章提纲、精准案例、观点论述、金句收尾、标题撰写……等几个大的流程或者技能点。
每次半小时,只训练一个技能,比如找10篇普通文章尝试修改它们的标题,对标网上的爆款文章,尝试使它更吸引人。这种方式虽然不像写完整篇文章那样让人敬佩,但是它给你的进步会更踏实,更明显。训练个10次以上,你会明确地知道自己拟的标题好不好,你会密集的思考和借鉴网上的爆文的标题,你会下意识地在以后的文章中运用这些技巧。
这就是作业。要有标准、具体化、能升级、可量化。
哪怕是读公众号,你也可以要求自己写300字的点评总结,作为作业。
哪怕是跑步,你也可以用速度、距离、姿势等指标来衡量自己,不断提高。
明白了这一点,并且能够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地设计作业,自我训练,那世界上就再也没有能够难住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