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乌龙事件生嚣尘上的时候,我去补了一下《月光男孩》,故事讲叙了黑人喀戎,孩童,青年,成年三个阶段遇上影响他人生的人,发生了影响他人生的事。
相比《爱乐之城》的华美,《月光男孩》就朴实的多,开场那几个旋转的镜头,晃的人想呕吐。虽然知道这是一种经典的镜头表现手法,但还是不太喜欢这种眩晕感。
因为故事本不是讲述人的一生,而是截取了喀戎从十多岁到二十多岁之间一些片段,所以背景只能靠剧中提供的零星碎片来拼凑,而且时间跨度比较大,一些人的离开,和一些人的进来,都显的有些悄无声息。在孩童时期给予喀戎“父爱”的胡安,在青年时期,一句话透露已经死去,至于怎么死的?是否有影响到喀戎?都没有交代,这就像作画的留白,让人遐想。
就我个人观点,这三个片段,更像是表达如喀戎这样在毒贩常绕的黑人社区中的单亲孩子们对爱的渴望。
孩童时期,是对缺失父爱的追逐。毒贩胡安本来是喀戎父爱的代替者,在学校备受欺凌,母亲吸毒,童年一片惨淡的喀戎,在胡安的关怀和呵护下,有了一个近似父亲的依靠,这位父亲带他游泳,告诉他,可以被人说是同志,但不能被骂基佬。
可喀戎母亲的毒品却来自胡安,胡安的关怀若是出于毁掉喀戎母亲的愧疚,这种弥补的行径,代替不了父爱 ??θ植坏貌唤邮苤掌湟簧?,父亲都是一个缺失的存在。
年轻时期,青春懵懂的喀戎对周遭的反抗。如果不是凯文的背叛,喀戎可能继续唯唯诺诺下去。懵懂青葱岁月,对周遭的一切都很敏感,母亲咄咄逼人的讨钱买毒品,同学的嘲讽和欺压,胡安过世,再也没人能?;ぷ约?。内心荒芜之际,真心待他的凯文就成了喀戎唯一的港湾,然而当喀戎在凯文那里得到有别于胡安,有别于母亲的爱时,凯文的背叛宛若当头棒喝,折断了爱的萌芽,敲碎了喀戎对友爱和关怀的渴望,以至于绝望的喀戎对所有压迫自己,夺走所爱的人发起暴力反抗。
成年时期,对自身性向的认同。当喀戎以毒贩的身份出现在镜头前的时候,对他为何变成这样产生无数的疑问,这种疑问同样适用在凯文身上,一个唯唯诺诺的人成了毒贩,一个打架生事的人成了厨师。身份转变,暗示了人们不断对自我身份的质疑,但从一些细节去看,又会发现内在还如当初一样。喀戎回来见凯文时,仍旧是喀戎安静无语,凯文活泼欢乐。而喀戎欲言又止的样子,总让我想到《春光乍泄》场景,不同的是黎耀辉明白已无可挽回,喀戎才刚认清自己。青年时,凯文的一次玩闹,让他知道了自己的性向,多年不敢与他人接触,更像是在逃避,不愿接受,不敢承认。对凯文的坦白,像百般纠结后的一次释放,他终于接受自己的性取向,并将自己这么多年对爱的祈求释放出来,所以他靠在凯文的肩膀上哭的像个小孩。
虽然影片三个截取的片段,充斥的毒品交易,校园欺凌,同性恋歧视,但归根结底还是在探讨人性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当人生越痛苦,这样的渴望越强烈。尤其像喀戎这样,翻过命运的枷锁,跳出世俗的藩篱,历经波折和痛苦,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更加希望被爱,被关怀。
从电影的立意来说,它能获得奥斯卡奖也并不奇怪。也许没有《爱乐之城》的画面那么容易感染人,却是一部看后令人反思,值得反复思索的影片。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以下是获取链接:链接: http://pan.baidu.com/s/1i5KCaPn 密码: b8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