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下“越来越好”这四个字,至少对目前的境况来说并不是现实生活的体现,而是陷在一种无形的沼泽中向周遭发出的一种呼救,也是对触底反弹的一种渴望。
被大环境经济下行的趋势裹挟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无所适从的如何是好时常在夜深人静时出来缭绕一番,也想象让灵魂跳出躯体去自由,去弥到一处宁静或芳香,用这样一种诱惑将躯体牵引出来,最低让心魂可以稍作安放,因为躯体累了,也倦了。
越来越好,是安慰吗?还是逃避呢?深切地知道身份和责任是逃避不掉的。现实的拉扯、撕裂以及无力感时不时地会敲击一下,那是命运的撞击。
在遭受生活的责难时,曾读《我与地坛》,读到最后“扶轮问路”一篇,不觉热泪盈眶。坐轮椅三十三年,是史铁生先生未能想到的。起初的对命运的对抗,到最后的“爱命运”,有过怎样的挣扎,又怎样靠着无限的思问与祈祷,才让精神有了寄托,而后如此坦然的做到爱这个千疮百孔的命运。在他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责难,更看到了生命力的顽强,那是一种人淡如菊的绽放。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似乎忘却了他的躯体残疾所伴随的羁绊,感受到的是一个豪放的有趣的自由的灵魂,这样的探求精神是纯净的也是高尚的。
看过《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的采访谈到爱的时候,她说:当我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以后不管拥有多少爱,我都不以为然了,真的,这是一种残疾。她的语气彷徨中透露着坚定,不管拥有多少爱,仍然有一种没法弥补的残缺。不管命运看起来多么华丽,仍然有一些残缺伴随。不能拥有完美才是恒古不变的现实啊。
委实,我们无论经历了生活如何的磨练,无论看清了多少现实的苦楚,又遇见了多少鼓舞人心的场景,仍然无法预知明天又会是什么样子落在自己的身上。
就如史先生在扶轮问路中分明的暗示: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机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间。
命运之旅,是无限的轮转。无限的遐想也有无限的追思,有无限的悲怆也有无限的怜悯,一呼一应,在残缺与完美之间轮转,又谁能说:这不是寄宿在同一个个体中呢?!
另外,昨晚的中秋月没有以皎洁样子现身,今天的天空仍然阴郁。但不妨碍我们曾经有过满月的印像,它美好的样子只是昨天隐藏罢了,它依然存在,不管有没有被我们看见。
今天早晨我依然看到了,那对小学生父女,依然是爸爸给女儿梳头不一会儿头发变成双马尾,然后女儿再跟随父亲雀跃着奔向食堂,这场景不管是对于女儿还是父亲,已经是一种习惯,不用执着为啥不在家里梳头再出来呢,不管哪一种方式那是他们自己的节奏,从容又自在不就是很好吗?今天又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哦。
经过内心的反复观照和遐思,我又看到操场的围栏处那一簇簇被初秋冷落的蔷薇,赫然一朵鲜嫩的金黄色的花朵,开的如此静谧而美好,不管会不会被发现被欣赏,它就那样放肆地绽放,丝毫不被任何环境而影响。
一个月前买了一本刘同的《等一切风平浪静》,一口气读完了,也的确唤起了一些共鸣,有时候我们不能急,除了“等”或者说“熬”似乎别无他法,那么就在等与熬中,让思和想更明媚一些。
既然无法挑剔命运,那么就向着越来越好靠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