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高考语文刚刚结束不久,在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上就看到了今年的语文作文考题——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墒窍质瞪钪校灿幸恍┩Р焕斫饫投?,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看到这个题目,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考题,我也押中啦!并且也让学生写过,在班里读过呢!
下边是我写的教学随笔:
劳动最光荣
——绘本《朱家故事》教后记
昨天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是我们的绘本课时间。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都异常兴奋,他们对绘本满怀期待。
五月份,我们学校的每月一事主题是“我爱劳动”。而《朱家故事》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关于做家务,关于劳动的故事:朱家有爸爸、妈妈,还有两个孩子,他们有房有车。在他们幸福生活的背后,是平时妈妈的不停歇干活。做早饭,洗碗,洗衣服,熨烫衣服,打扫卫生等等,反正家里的一切活儿都是朱妈妈干的。他们家的男人们干什么呢?朱爸爸上很重要的班,两个兄弟要上很重要的学校。朱爸爸下班回家后催着马上吃饭,吃完饭后就在沙发上葛优瘫了。两个兄弟放学回家吃完饭就看电视,他们什么都不做,对朱妈妈的辛勤付出也视若无睹。终于有一天,朱妈妈生气了,她离开了家。一个家里没有了妈妈,这个好好的朱家成了猪圈!朱爸爸成了猪爸爸,就连翻看留言的手也变成了猪蹄子。他们不会做饭,做得很难吃,不会铺床,不会烫衣服,不会洗碗......几天后,他朱妈妈回来了!他们对朱妈妈的态度也来了大变化。朱爸爸学着做饭了,熨烫衣服了!兄弟俩开始打扫房间,擦桌子拖地了!以前整日在家不出门的朱妈妈也修好了车,准备外出旅游了。姓朱的这一家人开始了真正的幸福生活。
? ?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以后一定不要偷懒,要尊重妈妈的劳动,要多向妈妈学习干家务,要多帮忙干活,减轻妈妈的工作。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要不然我们就会变成懒猪的。我们更不要有朱家男人们无聊、懒惰的大男子主义,要男女平等,所以在家里,我们不但要干活,还得让爸爸也要干活。
这是《朱家故事》的主要内容,也是这次我给小朋友分享这个故事的原因。
末了,我给小朋友留的写绘作业是——《劳动最光荣》,小朋友,劳动最光荣!这个星期天,你打算在家帮妈妈或者爸爸做什么事情呢?你是怎么完成这件事情的?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写:先……然后……接下来……最后)。
这篇随笔我发表在《听读绘说》课程读书打卡上,也是有图有真相的。
接下来再让大家看几篇我们学生的写绘作业——
读一读孩子们的写绘作业,他们哪一个不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呢”?
我教一年级,关于劳动,我倒是觉得孩子们都是非常热爱的,非常向往的。假如有点活儿,要挑一些学生来做,学生可积极了,争先恐后地举手,想让老师挑到他。只是我们平时给孩子们劳动的机会太少了。
看到今年这个高考考题后,我又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重读第97条,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读了本条建议,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我才知道了什么是劳动、什么是劳动教育、劳动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里有不光有体力,更多的是智力劳动,科普教育。他通过带领学生科学种植葡萄、小麦等,培养了几十个这方面的科技人才。对这些人来说,劳动已经像读有趣的书、欣赏音乐、和朋友聚会一样成为需要。他们热爱劳动,因为劳动从童年起就进入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成了他们的理想,唤起了他们的最深刻的欢乐感--发现世界、进行创造的欢乐感。
? ?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写道:我们在培养新人。我们的目标是给每一个人以幸福。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最高的社会福利就在于:那时候将没有一个不幸的、无才能的人。
? 是??!真正的幸福的根源何在呢?就在于创造,在于创造性的劳动。我们很需要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一年一年地接近这样的境界:使每一个人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都得到满足。人就其本性来说,不单单是一个消费者,所以,满足其生活资料的需要固然是重要的、决定性的先决条件,但它毕竟只是幸福的先决条件。而生活的真正幸福,则是在劳动中,在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中享受心爱的创造性活动。
? ? 我们的光荣的、艰难的而又扣人心弦的目标,就是在每一个人面前揭示劳动的伟大,努力把每一个人培养成劳动的创造者、诗人和艺术家。共产主义的学校将是人的幸福的锻造场,我们今天正在为这种学校打基础。我们对每一个儿童的命运负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