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 RxJava 的应该都知道是一个基于事务驱动的库,响应式编程的典范。提到事务驱动和响应就不得不说说,设计模式中观察者模式,已经了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观察者模式的介绍,直接到 RxJava 源码中对于观察者的应用。
观察者模式
该部分结合自扔物线的 《给 Android 开发者的 RxJava 详解》, 强烈推荐刚接触 RxJava 的朋友阅读。
传统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面向的需求是:A 对象(观察者)对 B 对象(被观察者)的某种变化高度敏感,需要在 B 变化的一瞬间做出反应。举个例子,新闻里喜闻乐见的警察抓小偷,警察需要在小偷伸手作案的时候实施抓捕。在这个例子里,警察是观察者,小偷是被观察者,警察需要时刻盯着小偷的一举一动,才能保证不会漏过任何瞬间。程序的观察者模式和这种真正的『观察』略有不同,观察者不需要时刻盯着被观察者(例如 A 不需要每过 2ms 就检查一次 B 的状态),而是采用注册( Register )或者称为订阅( Subscribe )的方式,告诉被观察者:我需要你的某某状态,你要在它变化的时候通知我。 Android 开发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点击监听器 OnClickListener
。对设置 OnClickListener
来说, View
是被观察者, OnClickListener
是观察者,二者通过 setOnClickListener()
方法达成订阅关系。订阅之后用户点击按钮的瞬间,Android Framework 就会将点击事件发送给已经注册的 OnClickListener 。采取这样被动的观察方式,既省去了反复检索状态的资源消耗,也能够得到最高的反馈速度。当然,这也得益于我们可以随意定制自己程序中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而警察叔叔明显无法要求小偷『你在作案的时候务必通知我』。
OnClickListener 的模式大致如下图:
如图所示,通过 setOnClickListener()
方法,Button
持有 OnClickListener
的引用(这一过程没有在图上画出);当用户点击时,Button
自动调用 OnClickListener
的 onClick()
方法。另外,如果把这张图中的概念抽象出来(Button
-> 被观察者、OnClickListener
-> 观察者、setOnClickListener()
-> 订阅,onClick()
-> 事件),就由专用的观察者模式(例如只用于监听控件点击)转变成了通用的观察者模式。如下图:
而 RxJava 作为一个工具库,使用的就是通用形式的观察者模式。
RxJava 中观察者模式
RxJava 有四个基本概念:Observable
(可观察者,即被观察者)、 Observer
(观察者)、 subscribe
(订阅)、事件。Observable 和 Observer 通过 subscribe() 方法实现订阅关系,从而 Observable 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发出事件来通知 Observer。
与传统观察者模式不同, RxJava 的事件回调方法除了普通事件 onNext()
(相当于 onClick() / onEvent())之外,还定义了两个特殊的事件:onCompleted()
和 onError()
。
-
onCompleted()
: 事件队列完结。RxJava 不仅把每个事件单独处理,还会把它们看做一个队列。RxJava 规定,当不会再有新的onNext()
发出时,需要触发onCompleted()
方法作为标志。 -
onError()
: 事件队列异常。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出异常时,onError()
会被触发,同时队列自动终止,不允许再有事件发出。 - 在一个正确运行的事件序列中,
onCompleted()
和onError()
有且只有一个,并且是事件序列中的最后一个。需要注意的是,onCompleted()
和onError()
二者也是互斥的,即在队列中调用了其中一个,就不应该再调用另一个。并且只要onCompleted()
和onError()
中有一个调用了,都会中止onNext()
的调用。
RxJava 的观察者模式大致如下图:
基本实现
基于以上观点, RxJava 的基本实现主要有三点:
创建 Observer
Observer 即观察者,它决定事件触发的时候将有怎样的行为。 RxJava 中的 Observer 接口的实现方式:
Observer<String> observer = new Observer<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String s) {
Log.d(tag, "Item: " + 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Log.d(tag, "Complet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Log.d(tag, "Error!");
}
};
除了 Observer 接口之外,RxJava 还内置了一个实现了 Observer 的抽象类:Subscriber
。 Subscriber 对 Observer 接口进行了一些扩展,但他们的基本使用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Subscriber<String> subscriber = new Subscriber<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String s) {
Log.d(tag, "Item: " + 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Log.d(tag, "Complet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Log.d(tag, "Error!");
}
};
不仅基本使用方式一样,实质上,在 RxJava 的 subscribe 过程中,Observer 也总是会先被转换成一个 Subscriber 再使用。
// Observable.java 源码
public final Subscription subscribe(final Observer<? super T> observer) {
if (observer instanceof Subscriber) { // 如果是 Subscriber 的子类,直接转化为 Subscriber
return subscribe((Subscriber<? super T>)observer);
}
if (observer == null)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observer is null");
}
return subscribe(new ObserverSubscriber<T>(observer));
}
// ObserverSubscriber.java
public final class ObserverSubscriber<T> extends Subscriber<T> {
...
}
通过源码可以看到,传入的
Observer
最终还是会转化为Subscriber
来使用。
所以如果你只想使用基本功能,选择 Observer 和 Subscriber 是完全一样的。它们的区别对于使用者来说主要有两点:
-
onStart()
: 这是 Subscriber 增加的方法。它会在 subscribe 刚开始,而事件还未发送之前被调用,可以用于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数据的清零或重置。这是一个可选方法,默认情况下它的实现为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准备工作的线程有要求(例如弹出一个显示进度的对话框,这必须在主线程执行), onStart() 就不适用了,因为它总是在 subscribe 所发生的线程被调用,而不能指定线程。要在指定的线程来做准备工作,可以使用 doOnSubscribe() 方法。
// Subscriber.java
public void onStart() {
// do nothing by default
}
-
unsubscribe()
: 这是 Subscriber 所实现的另一个接口 Subscription 的方法,用于取消订阅。在这个方法被调用后,Subscriber 将不再接收事件。一般在这个方法调用前,可以使用 isUnsubscribed() 先判断一下状态。unsubscribe()
这个方法很重要,因为在 subscribe() 之后, Observable 会持有 Subscriber 的引用,这个引用如果不能及时被释放,将有内存泄露的风险。所以最好保持一个原则:要在不再使用的时候尽快在合适的地方(例如 onPause() onStop() 等方法中)调用unsubscribe()
来解除引用关系,以避免内存泄露的发生。
// Subscriber.java
@Override
public final void unsubscribe() {
subscriptions.unsubscribe();
}
@Override
public final boolean isUnsubscribed() {
return subscriptions.isUnsubscribed();
}
创建 Observable
Observable 即被观察者,它决定什么时候触发事件以及触发怎样的事件。例如 create()
方法
Observable observable =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ubscriber<? super String> subscriber) {
subscriber.onNext("Hello");
subscriber.onNext("Hi");
subscriber.onNext("Aloha");
subscriber.onCompleted();
}
});
可以看到,这里传入了一个 OnSubscribe
对象作为参数。OnSubscribe
会被存储在返回的 Observable
对象中,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计划表,当 Observable
被订阅的时候,OnSubscribe
的 call() 方法会自动被调用,事件序列就会依照设定依次触发(对于上面的代码,就是观察者Subscriber
将会被调用三次 onNext() 和一次 onCompleted()。这样,由被观察者调用了观察者的回调方法,就实现了由被观察者向观察者的事件传递,即观察者模式。
create()
方法是 RxJava 最基本的创造事件序列的方法?;谡飧龇椒ǎ?RxJava 还提供了一些方法用来快捷创建事件队列,例如 just()
, from()
订阅 Subscribe
创建了 Observable 和 Observer 之后,再用 subscribe() 方法将它们联结起来,整条链子就可以工作了。代码形式很简单:
observable.subscribe(observer);
// 或者:
observable.subscribe(subscriber);
有人可能会注意到,
subscribe()
这个方法有点怪:它看起来是『observalbe
订阅了observer / subscriber
』而不是『observer / subscriber
订阅了observalbe
』,这看起来就像『杂志订阅了读者』一样颠倒了对象关系。这让人读起来有点别扭,不过如果把 API 设计成observer.subscribe(observable) / subscriber.subscribe(observable)
,虽然更加符合思维逻辑,但对流式 API 的设计就造成影响了,比较起来明显是得不偿失的。
整个过程中对象间的关系如下图:
源码层解析
基础原理
// 例子
Observable.create(new Observable.OnSubscrib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Subscriber<? super String> subscriber) {
subscriber.onNext("Hello");
subscriber.onNext("Hi");
subscriber.onNext("Aloha");
subscriber.onCompleted();
}
}).subscribe(new Subscriber<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System.out.println("onComplet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s);
}
});
log 信息
value: Hello
value: Hi
value: Aloha
onCompleted
看到上面代码,可能会有人跟我一样不明白, create()
中的 OnSubscribe
中 call()
的 Subscriber
是怎么样最终就变成了 subscribe()
中的 Subscriber
。
下面来一下 Observable.subscribe(Subscriber)
的内部实现是这样的(仅核心代码):
// 注意:这不是 subscribe() 的源码,而是将源码中与性能、兼容性、扩展性有关的代码剔除后的核心代码。
static <T> Subscription subscribe(Subscriber<? super T> subscriber, Observable<T> observable) {
...
// 可以用于做一些准备工作,例如数据的清零或重置, 默认情况下它的实现为空
subscriber.onStart();
if (!(subscriber instanceof SafeSubscriber)) {
// 强制转化为 SafeSubscriber 是为了保证 onCompleted 或 onError 调用的时候会中止 onNext 的调用
subscriber = new SafeSubscriber<T>(subscriber);
}
...
// // onObservableStart() 默认返回的就是 observable.onSubscribe
RxJavaHooks.onObservableStart(observable, observable.onSubscribe).call(subscriber);
// onObservableReturn() 默认也是返回 subscriber
return RxJavaHooks.onObservableReturn(subscriber);
...
}
通过源码可以看到,subscriber()
实际就做了 4 件事情
- 调用
Subscriber.onStart()
。这个方法在前面已经介绍过,是一个可选的准备方法。 - 将传入的
Subscriber
转化为SafeSubscriber
, 为了保证 onCompleted 或 onError 调用的时候会中止 onNext 的调用。
// 注意:这不是 SafeSubscriber 的源码,而是将源码中与性能、兼容性、扩展性有关的代码剔除后的核心代码。
public class SafeSubscriber<T> extends Subscriber<T> {
private final Subscriber<? super T> actual;
boolean done; // 通过改标志来保证 onCompleted 或 onError 调用的时候会中止 onNext 的调用
public SafeSubscriber(Subscriber<? super T> actual) {
super(actual);
this.actual = actual;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ompleted() {
if (!done) {
done = true;
...
actual.onCompleted();
...
unsubscribe(); // 取消订阅,结束事务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
if (!done) {
done = true;
_onError(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T t) {
if (!done) { // done 为 true 时,中止传递
actual.onNext(t);
}
}
@SuppressWarnings("deprecation")
protected void _onError(Throwable e) {
...
actual.onError(e);
...
unsubscribe();
...
}
}
通过代码可以看出来,通过 SafeSubscriber
中的布尔变量 done
来做标记保证上文提到的 onCompleted()
和 onError()
二者的互斥性,即在队列中调用了其中一个,就不应该再调用另一个。并且只要 onCompleted()
和 onError()
中有一个调用了,都会中止 onNext()
的调用。
- 调用 Observable 中的 OnSubscribe.call(Subscriber) 。在这里,事件发送的逻辑开始运行。从这也可以看出,在 RxJava 中, Observable 并不是在创建的时候就立即开始发送事件,而是在它被订阅的时候,即当 subscribe() 方法执行的时候。
- 将传入的
Subscriber
作为 Subscription 返回。这是为了方便unsubscribe()
.
以上就是 RxJava 最基本的一个通过观察者模式,来响应事件的原理。下面来看看 RxJava 中一些基本操作符的实现原理又是怎样的。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源码,需要对 RxJava 有基本的使用基础,对 RxJava 不太熟悉的朋友请先一步到《给 Android 开发者的 RxJava 详解》
进阶
Observable.interval(1, TimeUnit.SECONDS)
.map(new Func1<Long, Long>() {
@Override
public Long call(Long aLong) {
return aLong * 5;
}
})
.subscribe(new Action1<Lo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Long aLong) {
System.out.println("value: " + aLong);
}
});
log 信息
value: 0
value: 5
value: 10
...
上面的列子会每秒生成一个从 0 依次递增的整数,然后通过 map()
变换操作符后,变成了 5 的倍数的一个整数列。
第一次看到该例子时,就喜欢上了 RxJava,这种链式函数的交互模式真的很简洁,终于可以从回调地狱里逃出来了。喜欢的同时不免也会想 RxJava 是如何实现的。这种链式的函数流可以算是建造者模式的一种变形,只不过省去了中间 Builder
而直接返回当前对象来实现。 更让我兴奋的是内部这些操作符的实现原理。
上文也已经说过了在 RxJava 中, Observable 并不是在创建的时候就立即开始发送事件,而是在它被订阅的时候,即当 subscribe() 方法执行的时候。 所以对于上面一段的代码我们要从 subscribe()
往前屡,首先看一下 map()
这个函数的内部实现。
public final <R> Observable<R> map(Func1<? super T, ? extends R> func) {
// 新建了一个 Observable 并使用新的 OnSubscribeMap 来封装传入的数据
return unsafeCreate(new OnSubscribeMap<T, R>(this, func));
}
不用说大家也猜到了 OnSubscribeMap
是 OnSubscribe
的子类
// 注意:这不是 OnSubscribeMap 的源码,而是将源码中与性能、兼容性、扩展性有关的代码剔除后的核心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OnSubscribeMap<T, R> implements OnSubscribe<R> {
final Observable<T> source;
final Func1<? super T, ? extends R> transformer;
public OnSubscribeMap(Observable<T> source, Func1<? super T, ? extends R> transformer) {
this.source = source; // 列子中经过 Observable.interval() 函数生成的 Observable
this.transformer = transformer;
}
// 传入的 o 就是例子中 `subscribe()` 出入的 Subscribe
// 具体结合 Observable.subscribe() 源码来理解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final Subscriber<? super R> o) {
// 对传入的 Subscriber 进行再次封装成 MapSubscriber
// 具体 Observable.map() 的逻辑是在 MapSubscriber 中
MapSubscriber<T, R> parent = new MapSubscriber<T, R>(o, transformer);
o.add(parent); // 加入到 SubscriptionList 中,为之后取消订阅
// Observable.interval() 返回的 Observable 进行订阅(关键点)
source.unsafeSubscribe(parent);
}
...
}
可以看到 call()
方法的逻辑很简单,只是将例子中 Observable.subscribe()
传入的 Subscriber
进行封装后,再将上流传入的 Observable
进行订阅
// 注意:这不是 MapSubscriber 的源码
// 而是将源码中与性能、兼容性、扩展性有关的代码剔除后的核心代码。
static final class MapSubscriber<T, R> extends Subscriber<T> {
final Subscriber<? super R> actual;
final Func1<? super T, ? extends R> mapper;
public MapSubscriber(Subscriber<? super R> actual, Func1<? super T, ? extends R> mapper) {
this.actual = actual; // Observable.subscribe() 传入的 Subscriber
this.mapper = mapp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Next(T t) {
R result;
...
result = mapper.call(t); // 数据进行了变换
...
actual.onNext(result); // 往下流传
}
...
}
通过以上就完成了
map()
对数据的变换,这里最终的就是理解OnSubscribeMap
的call()
中 source.unsafeSubscribe(parent);source
指的是例子中Observable.interval()
生成的对象。
再来看一下 RxJava 中对 Observable.interval()
的实现
public static Observable<Long> interval(long initialDelay, long period, TimeUnit unit, Scheduler scheduler) {
return unsafeCreate(new OnSubscribeTimerPeriodically(initialDelay, period, unit, scheduler));
}
可以看出 interval()
和 map()
一样都是通过生成新的 Observable
并向 Observable
中传入与之对应的 OnSubscribe
的子类来完成具体操作。
// 注意:这不是 OnSubscribeTimerPeriodically 的源码
// 而是将源码中与性能、兼容性、扩展性有关的代码剔除后的核心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OnSubscribeTimerPeriodically implements OnSubscribe<Long> {
final long initialDelay;
final long period;
final TimeUnit unit;
final Scheduler scheduler;
public OnSubscribeTimerPeriodically(long initialDelay, long period, TimeUnit unit, Scheduler scheduler) {
this.initialDelay = initialDelay;
this.period = period;
this.unit = unit;
this.scheduler = scheduler;
}
// 传入的 Subscriber 为上文提到的 OnSubscribeMap.call() 方法中 source.unsafeSubscribe(parent);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final Subscriber<? super Long> child) {
final Worker worker = scheduler.createWorker();
child.add(worker);
worker.schedulePeriodically(new Action0() {
long counter;
@Override
public void call() {
...
child.onNext(counter++);
...
}
}, initialDelay, period, unit);
}
}
以上就是 RxJava 整体的逻辑结构,可以看到 RxJava 将观察者模式发挥的淋漓尽致。整体逻辑的处理有点像递归函数的原理。而 map()
则像一种代理机制,通过事件拦截和处理实现事件序列的变换。
总结: 精简掉细节的话,也可以这么说:在 Observable 执行了各种操作符( map, interval 等)之后 方法之后,会返回一个新的 Observable,这个新的 Observable 会像一个代理一样,负责接收原始的 Observable 发出的事件,并在处理后发送给 Subscri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