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上个星期刚参加过台北的马拉松比赛,就飞到澳洲跟闺蜜办派对吃小龙虾了。”朋友羡慕中透着嫉妒跟我说,看她的朋友圈,只有三个主题,晒运动健身、晒美食、秀身材秀闺蜜们,她简直是人生赢家的代言人,以后我女儿能过上这种生活就行了。
朋友提到的这个人,是她在某次马拉松比赛中偶然认识的,之后两个人互换了微信,但之后也没有什么交集。这个女生是个名媛,家境殷实,嫁的老公也很有钱,她不用工作,如何好好享受,就是她的日常生活。
我听朋友说完,立刻意识到这是有钱又有时间的“有闲阶级”,是我们很多人羡慕的对象,是那种“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的人。
可是,我想说一说,我们是基于什么而羡慕这种生活?
一、不用工作就能有体面的生活
现实中,我们很多人都是拼命努力工作,然后在温饱线上挣扎,要面对很多现实状况中的压力,房租、水电,柴米油盐,当然还有很多的负担。我们要吃饭,要生活,还要存钱保障未来,压力很大。
我们都有上进心,于是希望能够有过上更体面的生活。
具体来说,就是买菜可以挑新鲜的,嫌麻烦可以不讲价。衣服脏了能送去干洗店,而不是考虑省来做电费。能够负担的起质量好的产品。
如果不用工作,就可以不为基本生活而忧虑,那是很多人所期盼的。这不是堕落,而是一种减负,但事实上,普罗大众并不享受这种生活。
现实中,很多人要把大把时间花在工作上,才能换取基本的生活保障。
二、精神享受: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意义
有句俗话说得好,有钱人却不一定有闲。
凡勃仑在《有闲阶级论》中也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他写道,有闲阶级其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金钱量化的有闲阶级,但更多的有钱人并非有闲阶级,相反因为进入了金钱的体系而更加不能闲下来,这样的人密布在我们周围。因此成为有闲阶级的条件更加的苛刻,台阶更高,也就是要更有钱。
这里提到的有钱人,就是为了能够去住别墅打高尔夫,有钱去享受更好的生活,而付出很多时间来努力。
有钱人的消遣会去健身,会去慢跑,会去享受美食,会安排一场旅行。很多有钱人不太喜欢声色场所,而注重精神享受,但在享受之前,他们需要用时间用精力来为自己的这些生活爱好买单。
所以,我们俗话常说。有钱的羡慕空闲的,有时间的羡慕有钱的,最理想的就是“有闲阶级”,可是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对普通人而言,这些人存在就是用来“拉仇恨”的。
那么什么是有闲阶级呢?
传统的有闲阶级就是这样一个定义:脱离与谋生直接相关的工作。这类人掌握着世界的主动权,控制着别人的节奏和命运,指挥别人去从事生产的工作。
百度百科的词汇解释有点偏激,有闲阶级(the leisure class),经济学名词。指有资产,不需要拥有固定职业,生活休闲以社交娱乐为主的阶级。有闲阶级在心理上与劳动阶级不同,他们处处要显示自己的优越地位,他们不仅要过着有闲的生活,而且要通过生活方式方面的炫耀来显示自己的阔气。
凡勃仑写过一本书专门论述这个,叫做《有闲阶级论》,其中一种有闲我们在上面提过了,而另外一种因减少欲望而产生的休闲方式,被社会视为无能,并逐渐被主流社会淘汰。
我觉得通俗来讲,这种应该叫做艺术流浪汉。他们有足够丰富的精神世界,不需要那么拼的去赚取物质生活,相对而言就有了空闲时间,而他们过着这种理想化的生活,也在渐渐跟社会脱节。
我觉得《有闲阶级论》这本书有一定的道理,凡勃仑阐述了资本时代的消费文化,可以一读。
目录如下:
第二章 金钱的竞赛
第三章 明显有闲
第四章 明显消费
第五章 金钱的生活水准
第六章 金钱的爱好准则
第七章 服装是金钱文化的一种表现
第八章 工业的脱离与保守主义
第九章 古代遗风的保持
第十章 遗留到现代的尚武精神
第十一章 信赖命运
第十二章 宗教信仰
第十三章 非歧视性利益的残存
话又说回来,作为一个低收入阶层的写作者,我写这篇文章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对“有闲阶级”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狭隘,我心里的有闲,其实就是能够负担起自己的生活,并且有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对于真正的“有闲阶级”,只可远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