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曾说“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如果说之前对于这句话只是文字记录,在看完《悉达多》之后有不一样的启发。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里的查理想变聪明,其实原本的“笨”是难能可贵的;骆驼祥子如果不是被受命运裹挟也不会沦落至此;而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里的悉达多又何尝不是。
找寻自己的道路上除了自助,他人爱莫能助,成长要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也许就是弯曲造就了我们,而这找寻自我没有捷径唯有自渡。
索取和抛弃,迷失自我
相比于大多数悲惨的人,悉达多是幸运的,出生便是婆罗门的贵族身世,拥有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
良好的优势加上出众的才华,并没有让他满足反倒让他一步步迷失,他因此告别了爱他的父亲和母亲,和挚友果文达踏上了苦行僧的修炼之路。
念经静心修炼并没有使他满足,即使当他见到圣人乔达摩也是一副傲慢与不屑,在所有看钱看上去他会报着谦卑的态度求学,不管是父亲、苦行僧还是乔达摩,其实他更多的是不屑,平坦易得的人生让他乏味,任何事情都可轻易获取。
他走进了森林,他找寻他自己的学说,他找寻他的真理,他对于索取到的东西没有丝毫感激,他只知道他想要的都要得到,尽情享受他人的爱慕和赞美。
感激和爱人,找寻自我
“有好多年轻小伙子来找我,其中不乏高贵的婆罗门子弟,但他们个个都衣着华美,鞋子雅致,头发散发着香味儿,钱包鼓鼓的”,“可是请问,你既然一贫如洗,你又想付给人家什么呢?”,这是卡玛拉和商人问悉达多的话,也教会了他付出。
如果此前悉达多遇到的人是能无私给他爱的人,此后他遇到的人,他想获得的东西需要他等价交换,甚至是倾家荡产。
就像商人说的“每个人都索取,每个人都付出”,这就是社会百态。
但与此同时,卡玛拉教会了他爱人,是他此前不曾触碰的领域。
尤其是在卡玛拉即将逝去留下了悉达多的儿子的时候,悉达多尝到了一味地付出却丝毫得不到回报的苦果,或许这就是轮回,是他舍弃爱他的人的轮回。如今该他付出获取爱,但一切都并非从前那般唾手可得。
幸好一切在他溺水后清醒,再次遇见果文达,再次遇见船夫后得以重生。
如果说溺水是和贪婪、堕落的自己告别,那救起是重新做人的起点。
倾听和修养,超脱自我
如果说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个贵人,那船夫瓦苏德瓦就是悉达多的贵人了。
他游走了40多年都没有找到自己,经历了世间诱惑,经历了富贵到堕落,一切又回到了沙门又回到一贫如洗。
这期间他做过苦行僧,找过乔达摩,爱过卡玛拉,做过富翁,也寻过短见,最后是河水唤醒了他,具体是他自己心中的初衷唤醒了他。
船夫只是点播,终究是他自己在倾听中找回了自己。
知识道理都在,也容易学会,但是自己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智慧只能自己去领会。
就像果文达学了几十年乔达摩都没学懂什么,就像卡玛拉和商人自有他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终究是学他人会丢失了自己。他始终不知道自己是婆罗门还是沙门,是富翁还是俗人,在重生之后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只是简单静下心来听自己的声音,慢慢地做回自己,与自身和解。
写在最后的话
就像佛教的“我执”过分注重自我,找寻自我会迷失,往往经历很多事情之后,回头观望会失去会获得,而我们要做的是过好当下,剩下的交给时间。
就像在遇到卡玛拉之前悉达多不知道如何去爱人去付出只是一味地索??;就像遇到船夫听河水之前他不知道静心专注自己是找寻真谛。
我思考了很久,悉达多是不是千千万万个我们,成长是与自己、家人渐行渐远;但回顾过往最真的不过真情,那些爱过的人遇过的事情终究成就了我们自己,而要懂得这些“除了自助,他人爱莫能助”,我想这也是《悉达多》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