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还在上大一,读了一本书,叫做《北大毕业等于零》,这本书震撼着当时刚刚被985院校录取的我,至今还可以感受到这本书带来的余震。那本书,对于刚入大学的我,无疑是当头喝棒,让我重新思考上大学的意义。
最近,阅读了一位耶鲁大学教授写的书《优秀的绵羊》,再一次让我思考所谓精英教育的意义。当即想起多年前阅读的《北大毕业等于零》。这篇文章文章的标题也是借鉴了《北大毕业等于零》这本书。
不管是北大毕业等于零还是哈佛毕业等于零,其实都是有深刻含义的,在文末,我会阐述我的理解。
《优秀的绵羊》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这本书是一位耶鲁大学教授对美国常春藤精英教育的反思!一本颠覆美国中上层阶级价值观的警世之作!
作者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后,感觉当前美国教育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迷茫,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忙于一个又一个的社团,学着一门又一门的课程,其实,心里却焦虑地很,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应该怎么过。他们追逐律师,医生,咨询,投行这些高薪职业,却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自己要选择这些职业,只不过是随波逐流罢了。
作者在书中也反思了自己曾经的在常春藤盟校上大学时的情形。
当时的我与很多今天的孩子一样,像个僵尸一样走进校园。对你们来说,大学是一片空白。大学是“接下来要考虑的事”。你去上大学,学点儿东西,然后再去做很多其他事情,比如说很可能去读个研究生。前方是一些你不太清楚的目标:地位、财富、往上爬——总之,“成功”。至于选择什么大学,那完全是为了满足炫耀的需要,因为你当然会选最好的大学。至于教育到底是什么,你为什么要读大学,大学如何帮助你找到自我,或者说大学如何帮助你独立思考,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这些问题你根本想都没想过。与今天的孩子一样,我只是被动地去做那些周围所有人都认为理所当然的事。
作者描述的精英阶层存在的问题,在中国不也是如此吗?那些毕业于985的名校学生也存在作者描述的问题:看似优秀,其实内心焦虑,胆小,规避风险,害怕失败……名校的光环让他们能够找到很好的工作,但其实他们心里并不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他们心里只知道,我要做好的职业,所以,也就去从事咨询,投行,金融等职业了。
作者非常犀利地分析了教育系统以及美国整个精英阶层的形成。其实,教育系统也是为精英阶层服务的。你想保持精英的地位,或者你想上升到上一个阶层,你都必须走教育系统这条路线。
在中国,我们常常羡慕美国的学生,觉得他们的教育质量更好,教育更加人性化,课程的讨论氛围更好。相对中国的教育来说,美国的教育确实比我们要更好一些。但在作者看来,美国的教育也不是那么完美,也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与中国的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也是类似的。精英教育的弊端不仅是美国教育系统的问题,而是全球教育系统的问题。
顶尖大学毕业的学生是一群极其聪明,但是又完全缺乏方向感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拥有最强的大脑和无可挑剔的敬业精神,但是严重缺乏对自己的洞察力。大学毕业之后,不部分人做出了相似的选择:法学院,医学院,咨询或投行。四大明星领域:法律,医学,金融和咨询。
当他们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去实现那些憧憬的时候,往往还是受制与“三驾马车”:财富、资历和荣誉。至少在最顶尖高校出来的学生正是如此。
当你的生活中没有给予犯错空间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给错误任何机会。这一切使得人对风险极力回避,这也是为什么精英教育阻碍个人成长的一大原因。
那作者觉得大学应该教学生什么呢?作者推崇的是博雅教育,而不是只重视职业教育或技能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天赋。让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目标。
真正的教育是忘记了在学校里学的所有知识之后,剩下的你自己。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让你变成更好的人。
大学承担的责任首先是教给学生如何思考。学会思考就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身边任何事物,不自以为是,不妄下结论。每当学习之前,我们先要“放空”。
大学所提供的另一个重要资源就是朝夕相处的同学。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迎接社会,而不是给学生一份个人简历。
作者推崇博雅教育和人文经典。博雅教育追求学识的目的是学识本身,即一种纯净的求学理念。博雅教育的终极目标并非实用主义,而是培养你超越空间和时间来思考问题,不受工作性质所限制的能力。人文艺术包含了历史、哲学、宗教学、文学以及其他形式的艺术,记载了前辈对人性最深刻的认识。
阅读《活着》,让我意识到人生在经历如此多的磨难之后,还可以坚强地活下去,也让我明白失去至亲的痛苦;阅读《穆斯林的葬礼》,让我了解了回族的习俗,见证了真正的爱情;阅读《挪威的森林》让我明白我们都是在人世间挣扎,只是或深或浅罢了。阅读《知行合一王阳明》,让我知道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好的作品是可以超越时空,带给读者生命的领悟。这是博雅教育,也是智慧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教育。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多阅读经典的书籍,读一本好书,就相当于提升一次思维的操作系统,读一本好的小说,就相当于体验一次人生。
古典老师曾说,人生除了高度和深度,还有温度。温度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精英学生在追求高度和深度时,也不要忘记了温度。
从常春藤盟校毕业的学生,他们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引起就追逐当下看来最光鲜,最好的职业,他们能力出众,也能将职业做的很好。但也许,在40多岁的时候,他们猛然醒悟,发现这样的人生并不是他们自己想要的。突然就会觉醒,只不过那时候觉醒,似乎是晚了一些。
《内在革命》书里举了一个例子:作者的朋友,他娶了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的妻子,他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业,活了大半辈子,都是为他人而活。到了50多岁,才意识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实,这样的例子真的比比皆是,尤其是对于精英阶层来说。不管是对于美国的精英阶层,还是对于中国的精英阶层。
其实,说到底,还是学生没有自己的目标,因此被教育系统牵着鼻子走。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目标,他完全是可以利用教育系统的。教育也是手段和工具,当你知道自己要去往那里,当你知道自己的目标,你自然会抓住眼下的机会,但是,当你自己不清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你只能被眼前的情况牵着鼻子走,这不仅是在学生时代,对于职场人士也是如此。
探索自我-除了依靠学校和父母,更要靠自己
每个人犹如一块璞玉,每块玉,材质不同,琢玉人会根据玉的材质,大小,成色,因材决定适宜雕刻成什么。
我们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天赋,特长是不一样的,没有完美的教育,因为教育是不应该有标准的,应该因材施教,可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常春藤盟校也做不到。
每个人,想要找到自我,活出自我,必须先进行自我探索。而自我探索,学校和家长可以帮助你,但不能代替你完成自我探索。自我探索只能靠你自己。
学校不是决定性因素,对于一个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言,学校甚至不是必须要上的,像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他们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早早从学校退学了。
而更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并没有完成自我探索,他们依然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只好随波逐流,你没有方向,只能跟着别人前行。
自我探索,更多的是依靠自己,与学校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大,即使你上的不是名校,你依然有权利自我探索,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当你没有找到自我时,你才需要很多标签来定义自己。如果你找到了自我,不需要用标签。名校,也只是一种标签罢了。
当然,我觉得追寻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并不一定能在大学里追寻到自己一生想要做的事情,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也许每个阶段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这没有关系,人生本来就是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大学阶段,你应该学习如何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学会如何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而这些软实力,你将会受益一生。
《优秀的绵羊》作者也举了自己的例子,他在寻找自我的路上也走了很多弯路。最终才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学习的是英语文学。作者也谈到,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觉得失败,挫折对学生而言是不好的,其实,正是挫折和失败,让学生成长,让他们变得更加智慧。
记得在母校,每一位新生入学,都会开始思考竺可桢校长的两个问题: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
竺可桢校长启发学生思考的这两个问题,是真正的教育的意义。让学生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去寻找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上?,即使在母校,大部分人也没有想明白这两个问题。
其实,真正的大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参考《大学》这篇文章。古人早在多年前,就给我们指引了方向,只是我们一直在模仿西方,却让自己的珍宝蒙了灰。
之前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原来大学应该这么过?《大学》&《新生》|【四书新解】】》,另一篇是《为什么你总是那么焦虑?《大学》|【弘丹?四书新解】》都是看了《大学》之后的感悟。
西方的精英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系统,而我们中国,还一直在模仿西方的教育方式,还没有开始意识到自己遗忘的珍宝,这真的是即可笑,又可惜。
我们现在强调的是知识教育,通过标准化的测试来挑选学生,培养学生。而在2500多年前的孔子,他所提倡的是德行教育,他觉得一个人应该现有良好的品德,有了良好的品德之后,再来学习知识。我们现在的教育系统是本末倒置的,我们一味强调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几乎不管德行教育。因此,也出现了一些极端的例子。一个人首先要成为“人”,再去学习,才有意义。
也许,我们也应该开始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来弥补现代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西方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反思,那我们呢?是否也应该开始反思呢?
不管是北大毕业等于零,还是哈佛毕业等于零,我觉得都是双重的意味。
1.真正的教育是你忘记了所学的知识,剩下的你自己。如果你在大学里只学了知识,你个人并没有因为大学教育发生改变,那大学毕业不就等于零了吗?
2.从零开始,要有清零的勇气。无论你是毕业于常春藤盟校,还是985,211等名校,当你走出校园的那一刻,你就要有清零的勇气,不要眼高手低,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不起学历低的人,更不要受名校光环的限制而放不开手脚,或者不敢去追求自己真正的自己。哈佛/北大毕业等于零,也是给你清零的勇气。
既然来了,留下个喜欢再走吧,鼓励我继续创作~~~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那就关注我的简书账号吧,我们一起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