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作者小仓广是一个职场达人,我之前看了他的另外一本书《交办的技术》,书中每一章节之后都有相应表格和图解,帮助读者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进行运用,虽然大多数读者可能并不会去应用,但这种写作的方式却很值得借鉴。
《做事的常识》既然讲的是常识,也就是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和了解的东西,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有没有做到,以及如何去做到这些常识。
作者既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得证明自己的方法是有效的,至少在自己身上是有效的,先看看作者获得的一些成就:
四年内写完二十本以上的书,并出版发行。
三年内每天在电子报上发表文章,目前读者已突破五万人。
一年内成功减掉二十三公斤。
养成每天晨跑的习惯,并第一次挑战马拉松比赛,跑完全程。
一个月偶尔小酌几次等。
小仓广说:“我相信,每个想把事情做好最后却失败的人,并不是不够努力,而是放弃的太早?!?br>
他认为只要做到三个步骤,再大的目标都可以顺利完成,而这三大步骤就是:马上开始,坚持到底,不怕重来(书上翻译为不怕重复,但看完全书,我觉得“不怕重来”会更好些)。
不想开始
不想开始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而产生的压力,无法展开工作。
我做了一张图(如上),当我们不清楚状况的时候,我们会很慌,因为一切都是未知数,所有的事情都不再自己的掌控之内,我们就会心生恐惧,而不想开始。
小仓广认为,想要马上开始,就得先把工作进行拆解,并制成甘特图让自己看到进度。
发生在我身上的典型例子就是“考驾照”,拖拖拉拉一年半,才把最后一科给考完了,虽然每一项都是一次性通过,但是整体时间拉得太长了。
原因很简单——觉得麻烦,关键这不是真的麻烦,而是想象中的麻烦,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事后回看,其实根本就没有那么麻烦:
科目一:2个星期足够
科目二:我实际练车15天(3个星期)
科目三:练车3天
科目四:2个星期足够
总共加起来,2个月的时间就搞定了,当然其中要等驾校安排,但也不至于一年半才把驾照拿到吧,当时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现在看来,就是小仓广说的这种情况。
无法坚持
无法坚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经常被突发状况、玩乐等外在因素影响,无法专心工作,导致效率低落、无法坚持。
这个我们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来帮助自己专注,比如我现在就是打开番茄钟来让自己专注写这篇文章,而“番茄工作法”的具体使用方式,大家可以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时间管理 | 简单易行的番茄工作法》,里面有讲解到详细的使用步骤和方法。
我以为一个番茄钟可以把这篇文章搞定,结果写到这里番茄钟就已经响了,我得起来喝口水、活动一下了,尽量在2个番茄钟内把这篇文章搞定。
无法坚持的第二原因就是自己一开始定的目标就太大,导致根本就坚持不下来,比如从来没跑过步的人规定自己从明天开始每天要跑10公里,这基本上很难坚持。
我就是典型的初级版,只有当行动够小的时候,我才有力量去坚持。我曾经有过很多目标,比如每天听写一篇英文文章、每天健身1小时、每天写一篇文章等等,最后都放弃了,因为坚持不下来。
后来我把目标变小,每天健身至少7分钟(利用app),到今天为止,已经232天了;每天听写5句英文句子,到今天也已经544天了。
当然,过程中也可能间断一两天,但这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像小仓广说的一样,只要坚持的天数多余放弃的天数,就应该赶到高兴,我很赞同这种看法。
有的朋友还相信一件事情坚持21天就可以成为习惯,然后认为自己只要勉强抗下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这是一个误区。
我前面提到的每天听写一篇英文,每天健身一小时,每天写一篇文章。这3件事每样都坚持超过了21天,甚至有两样超过了100天,最后还是放弃了。
习惯的养成并不仅仅是连续21天就够了,这只是习惯养成的一个方面而已,想要养成一个习惯,你必须要有一个触发机制(也可以称为“仪式”),这个可以是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行为。
比如,为什么你能够坚持每天早晚刷牙,因为时间基本固定:起床后和睡觉前;还有固定的行为:而起床和睡觉是你一定会做的事情;甚至还有固定的地点(场景):洗手间。
除了触发机制之外,习惯的养成还必须有奖励机制,这个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
还是拿早晚刷牙来举例,我们刷牙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说是为了牙齿健康,这个没错,我们觉得早晚刷牙会让牙齿更白更健康,这个是精神奖励(因为短期内你感觉不到实际的效果),但仅仅这样就够了吗?其实是不够的。
如果有一种牙膏,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用完之后对牙齿的美白和健康非常有效果,但是刷牙的时候没有泡沫,而且刷完牙后有一股怪味儿。请问你会购买这种牙膏吗?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
因为我们除了精神上,还需要一些表面上的、实际的、立马见效的激励,泡沫让我们感觉牙膏有效,而刷牙后口气清新让人感觉特爽。
综上所述,你会发现,要养成一个习惯,除了重复(连续坚持21天)之外,还需要触发机制,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愿意早起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个触发机制(固定时间段)几乎每人打扰你,最后还需要奖励机制,如果你每次完成之后获得的都是痛苦的感受,即使你连续坚持了21天,你还是会放弃的,所以你必须人为地为自己制造一些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奖励。
顺便说一下,你们看完文章点个“喜欢”或评论一下,都是我写文章的奖励机制,你知道很多网站和APP为什么能够吸引你继续玩下去吧。
扯远了点,不过还是和“坚持”这个主题相关的,具体如何开始并坚持,大家可以看我上一篇文章《没有毅力,该如何让自己坚持下去?》
不怕重来
很多事情我们试过一次,如果失败了就不想再重来,不要认为自己曾经做过、失败了,就认为不会再成功了。
要有重来的勇气,想想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吧,失败多少次都无所谓,只要最后一次成功就够了。当然,爱迪生自己并不认为自己发明灯泡失败过1000多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成功地证明了1000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p>
看到了吗?爱迪生认为自己是成功的,这种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当我们发现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奋斗都失败了,那可能是成功地证明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事情,注意我的前提:是你真的很努力地尝试过了,而不是随随便便装装样子,就说自己不适合。请先努力做到80分,再来谈自己是否适合做某事的问题。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就提到,不要说什么你感兴趣的事情才能做好,其实恰恰相反,你把某事情做好了,才有可能真正感兴趣。
当你能够把任何交到手上的事情快速做到80分的时候,你就已经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了。
第二个番茄钟也用完了了,看来需要2个多的番茄钟,郁闷啊。
最后,把书本封底的几个要点列出来给大家看看,他说,做事的常识,是这样炼出来的:
把大目标,拆解成容易执行的小计划。
动手前,先画出工作概念图。
学会甘特图,进度不糊涂。
养成好习惯,胜过只想试试看。
难度越高的工作,越要超前进度。
失败几次无所谓,珍惜每一次重来的机会。
不因相同的理由失败第二次,就算进步。
只要跑到最后,再狼狈都很帅。
凡事先画出工作概念图,拆解目标,立刻开始,坚持到底,不怕重来,就掌握了做事的常识。
如果觉得本文还可以,请在下面点个喜欢呗。
如果能够写上你的评论来交流一下,那就更好了。
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