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罪于人,对“谋事成事在天”的批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其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谋划事情时虽然尽力了,但能否成功却常常受到不可预测的天意或外部条件的影响。据说某社会科学院曾经在十七所大学的学生中做过一次“对人的本质、命运的评价与态度”的调查,调查内容中有这样一项:你对“命运也是机遇,这是客观存在,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评价和态度?!钡鞑榻峁?br>
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一定道理者34. 4%,颇有道理者15. 1%,完全同意者10. 9%,合计占总人数的60. 4%。
这个百分率很能说明问题。社会上类似的“人时语”也不绝于耳,如“做不做在于你,成功不成功在于天”。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隐藏着“转让”的秘密。它隐藏着一种“人的隐去”和“责任的转嫁”。
谋事和成事表示一个过程。促使“过程”的发端、进行和终结有两个力或者说两个因素,即人和天。
“天”一般的语境意义可理解为社会和自然环境。这两个力最大的区别是在于过程的“发端”和“终结”。而在过程的“进行”中,人们无法分辨出到底是人的力量还是天的力量作用大些。于是产生了一种错觉:在过程的“进行”中人就开始隐去。于是,由人的力量对“过程”的主导作用转让为社会环境力量对“过程”的最终作用;由肯定人力始,以否定人力终。
错觉中还隐藏着另一种转让:责任的转让,归罪于人。
对于过程,人的责任仅是启动过程,把过程的“进行”和“终结”的责任转让给了天。因而人也就无力左右“事”的成功和失败了。事情的成功与否是由环境决定的,人不负任何责任。这是一种庸俗和机械的环境决定论。虽然不应该否认环境对事情成败的影响,但是人和环境共同作用一事物时,人力是占主导地位的。
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转让或推卸责任的现象多得很。某一事情没做好,领导怨手下的人素质差,无法领导,群众怨领导没水平,把事情办糟了。每个人好象是局外人。
社会管理中现在崇尚参与,但倘若要谈参与,首先得具备一个条件:每个人对于事情的成败具有一种参与意识,否则,便无从谈起。
以上是从思辩的角度进行分析的;从现实的角度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又具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呢?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于那种一味等待、坐以待毙的态度来说是一个进步。因为它提倡行动,他的实践性鲜明地表明了它对落后中国的态度。于是,沉默已经不再是东方的故事,人民也不再在古老的壁画上默默的永生,默默的死去。许许多多的青年开始了行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这一历史的地平线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但是,随着社会改革的发展、复杂性的增加、目标的清晰,它的光环也就很快黯淡下来了。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于一个落后的古老民族来说,仅仅是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盲目挣扎,不甘毁灭的冲击,是一个文明古国先天的创造、进取的原始基因,在危险的现实境况的刺激下,一次条件反射,反射时是无暇顾及到结果的。
成功赖于天意,实为荒唐。在今天,改革的成果需要巩固和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要求面前,如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再次成为行动的准绳,势必有两种结果:一则是凭主观冲动,不顾及后果的盲目行动。这会妨碍改革深化发展的健康进行。二则将成为没有完成肩负历史使命而后推卸自身责任的最好辩护辞,是软弱、妥协而后的栖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