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初亭矗立于北京紫竹院公园。顾名思义,紫竹院公园以竹取胜,尤以紫竹最为有名。据说至今有竹类五十多品种四十余万株,遍布园内,形成七八十处大小竹林。
园内诸景,均以竹为主,辅以石树溪流、亭台楼阁,设计雅致,布局新颖,独具江南园林特色。其中之精华,尽在园中园“筠石苑”。苑内清凉罨秀、江南竹韵、竹深荷净、友贤山馆、绿筠轩、斑竹麓诸景,皆是小桥流水竹片片,花木扶疏山水旁。
客居京城三年,紫竹院公园是我最爱之地,一年至少要去四次,欣赏春花夏荷、秋杏冬雪。
若心情不畅,需逃离住所,此地亦为首选。有朋自远方来,如需我做导游,必也倾力推荐。故我当时游园之数,不知几何?离京之后,念念不忘之处甚多;最为难忘者,当是绿筠轩景区之听初亭。
轩前是半亩方塘,对岸立有四块巨石,分别以篆字刻下刚、柔、忠、义四字,这是竹的精神和品格;其刚体现在“劲本节坚,不受雪霜”,而柔体现为“绿叶萋萋,翠筠浮浮”,忠却体现其“虚心而直,无所隐蔽”,义则体现了“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擢秀”。
竹正因有此品性,故能与松、梅一起,成为人们推崇的“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历代文才俊彦,亦多爱竹、植竹、赏竹、画竹、赞竹。魏晋时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文士,喜作“竹林之游”,被世人誉为“竹林七贤”。
宋代大学士苏东坡亦特别恋竹,此轩之名便源于他的诗《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全诗刻在轩后的石头上,诗书俱佳,读之令人叫绝。
轩左有一小亭,其名为“听初”。名之者谁?不留名之士也。何为“听初”?“初”即开始之意,譬如大年初一,就是一年开始那天。或谓从未始到有始的那一瞬间,竹笋之破土而出正是此刻。此地满目茂林修竹,夜深人静之时,置身亭中,当可听到“初”的声音。
何况“听”亦无需用耳,“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故“听初”之名,意蕴深远,我爱之正为此。
当年,我曾把自己居住的斗室称之曰“听泉居”,还请人书此横幅挂于屋内。因当时所住小区名为“万泉庄”,其实已是一泉也无,可依然可用心用气去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