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有读者朋友问我如何经营人际关系,逐步提升自己的人缘。
在这方面我不算专家,建议也都是经验之谈。
如果有什么值得分享的,也仅仅是简单一句话:看到好样的学一学,遇见让你不舒服的,不必记恨,但要记?。合嗤氖?,别对另一波人这么做。
您可能觉得这很平常,不值得“提醒”一番,这不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么。
是的,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但相当多的人未必记得牢、做得到。
之所以常被我们忽略,是因为我们通?;嵋磐飧龅览硐旅姘岛穆呒?,即:(1)大家都是人;(2)你和大家是一样的。
由此可推出:能让你由衷感佩,觉得“好”的做法,非常有必要学一下,因为当你把它们用在别人身上,别人通常也会觉得好;同理:那些让你感到不舒服的做法,非常值得你注意,基本上这就是普遍的雷区,大家讨厌的事物都差不多。
2.
读大学期间,当过一阵子学生干部,日常也会帮助辅导员做一些工作。
一次帮他干活,不算重,干完送到他办公室,拉倒,准备走人。
一步都踏出门外了,正忙着的他突然喊住我,以为是哪里不对,猛一回头,他看着我认真地道了句“辛苦”,一秒钟被圈粉。
这也被我记下,以后托人帮忙做什么事,无论公私,在对方帮完忙之后,一句辛苦是绝对不会省,且会认真说。
每次说完,效果都比以往的“只求心里有,好话不出口”要好很多。
3.
昨天跟一位工作人员谈事情,当时我恰好在路上,打字不方便,正准备发语音,但还是停顿了下,先打过去一个问句:方便接听语音吗?
对方表示五分钟后方便,于是我五分钟后发过去一串语音。
事情谈好后对方还特意夸了句:您做事很周到,懂得体谅人。
过奖了。但这无疑算个好习惯。
这个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
很简单,我经?;嵩谝恍┎环奖闶仗镆舻某『鲜盏揭恍┝⑹降挠镆艉湔?,有时转换成文字也看不懂,收听不合适,不收听心里犯急,于是我就记住了。
当然,不是“记仇”,只是给自己提了个醒:以后自己要给别人发语音或打电话之前,先告知一声,概述下接下来要谈什么,或问问对方准没准备好再说。
4.
一次见父亲与人通话,结束后却不把手撂下,放离耳边几公分的地方举着。
三五秒后,才见他按下挂断键,将手机揣兜里。
我当时还纳闷:这怎么打个电话还摆造型呢?
父亲憨厚一笑:我等他挂了,我再挂。
我心说有这个必要么,对方又看不见你的“礼貌”。
后来我自己打电话的时候留意了下才发现:对方先挂,我这头就会先听到盲音,反过来也一样。人家是看不见你的礼貌与尊重,但如果你立马粗鲁了,对方还是能“听”到的。
这也被我学下来,当然,不能学得太死板,否则就会闹笑话。
就比如有一次我和朋友打电话,结果俩人都不想先挂,双方就在沉默中举着手机尴尬地挺着……
对峙了半分钟,我提醒他:接电话的一方是不花钱的……
不到半秒,我终于听到了恍然大悟之下用力的一串“嘟”。
5.
人无完人,父亲也不是每件事都能做得尽善尽美。
比如他有一个方面就不太值得学习:太爱“邀功”了。
当然,父亲的在对人好的时候,内心是真诚的,只是输出方式上值得商榷,他似乎常担心自己的付出对方看不到,便总要在事后把付出时下的努力,费的功夫,好好跟你讲一讲,说一说。
一次两次的,受益方听后会觉得蛮感动,但次数多了,就让人感到局促,甚至有种负疚感,如果还不打住,便会激发人心里的自我?;せ?,最终导致人家不但不领情,还会觉得你小家子气了。
在这方面不善言辞的母亲反倒占据了优势,她在帮人做事时并不会说什么,但你常能看到她为了你的事情在忙,人心都是有数的,再加上你感谢她的时候她只会说句没关系,那个“好”一下子就被记住了。
这个现象其实完美的呈现了“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内涵,谁都不想自己的付出打水漂,但哪怕是“邀功”都是有技巧的:用具体的事实“邀功”要比抽象的叙说效果好很多。
这也让我从正反两方面学到了一点,且给自己立了个原则:要么不付出,付出则加之以“心甘情愿”和“举重若轻”,否则损失是双倍的。
6.
举了这么多的案例,其实并不是想传授一些非常具体的技巧,人事千奇百怪,落实到每一个不同的情境与场合下,你会发现技巧层面的东西硬背都是背不完的。
但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根本的理念却内在相通,即: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操作。
传播活动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叫做“反馈”。
当你成为一个留心生活的人,你自己就会变成一个反馈器。你经历事情,遇见人,这些人和事会传递给你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有好的,有不好的。
而所谓的人性化操作,就是当产生正面反馈,寻根溯源,看看是什么让对方的行为产生了好效果,并在今后加以借鉴;当产生负面反馈,不要把精力投放在批判甚至鄙视那个人的身上,而要究其原理,且提醒自己以后别那么做。
人际关系看似复杂,但有它方便的一面:那就是相互作用的主体都是人,都有着一些共通的特质。那些给你留下好印象的东西多半也会让别人产生好感,那些让你觉得难受的事情如果你对别人这么做了,别人也会对你厌烦。所以说经历都不是白经历的,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7.
其实何止是改善人际关系,这条原理甚至可以延伸到我们的工作。
工作看似是独立于人之外的,但我们干的都是“人活”。
比如我常在写作课上对学员讲:
一定要多读作品,作者要多当读者。
当你看到其他作者的哪一篇让你觉着好的时候,不要嫉妒与自我保护,想一想是哪方面让你觉着好了,学习一下,用到今后的文字创作中,放心,你的读者也会喜欢的。
反过来,当你自己都不是很认可某个选题,你想传达的东西都过不了自己心里这关,或者发现你要写的东西都不是你平时喜欢读的那类的,就不要写了。
同理:发通知是这样,撰写材料是这样,说脱口秀是这样,甚至做广告文案,也是这样。
记得我小时候淘气,有一次咬到一口烂苹果。
口感很差,想起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把它递了给老妈……
母亲问我:怎么不吃了?
我答:坏了,没法吃。
母亲开玩笑道:你自己都吃不下的东西,然后给我,你是不是忘了,妈也是个人了……
End.
各平台开白等事宜请给我的经纪人bingo_发送简信。(发送方式:点击蓝色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