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结绳记事,指的是在文字出现以前,人类的祖先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事情,以防自己忘记某件事情的一种记事方法。即使到了近代,一些没有文字的原始民族,仍然采用结绳记事来记载一些简单的信息。
那么结绳记事究竟是怎样记事的呢?是否真的能够帮助人类先祖把事情记下来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绳结仅代表一件事情,至于事情究竟是什么,就只有靠结绳之人来回忆
这种说法比较普遍,依据是古籍中有这样的记载:“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之多少,随物众寡”,意思就是说想记录一件大事儿就系一个大结,记录一件小事儿就系一个小结,系结的多少就代表了事儿的多少。不过这种说法另人有些疑惑,如果真是如此记事的话,近期内的事情或许还能勉强凭借着记忆想起来,那么稍微久远一点的话……估计大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咱们的祖先拿着一串绳结一脸懵逼的样子了。
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把一件事情记录下来并可以传播的话,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信息源过于简陋了,仅仅是一个绳结而已,顶多大小有所不同。所以,如果认为结绳记事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记的话,那么这里的记事指的应该是“记忆事情”,用于提醒作用,而不是“记录事情”,用于传播,这样的结绳记事是没有后世文字的功能的。比如:我今天有三件事情需要做,我结了三个绳结,用于提醒自己记起来,做一件事情便解开一个绳结,这应该是说得通的。
说法二:绳结记事是当时非常先进的记事方法,文字的起源便是绳结演化而来
这种说法相对而言要更有说服力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易经》当中有这样的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贝诱饫锟梢钥闯?,结绳记事不仅仅是简单的记数、提醒的作用,还有传递信息的作用。记数、提醒只是最基本的结绳功能。
很多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结绳记事是非常复杂的一门记事方法,就跟我们现在的文字差不多,不同的绳结代表着不同的意思。比如:绳结的大小、颜色、材质、粗细、横向纵向都可以被赋予不同的含义,这样一来,就好比一句话由多个单体字组成一样,一串绳结也由大小、颜色、材质、粗细、横向纵向均不同的绳结来组成,以达到表示不同意思的作用。
比如我们要记录一个男人抓到了三只虎仔,就可以用一根横向的较粗的绳子(假如代表男人)下面系一根麻绳(假如代表抓到了什么东西),麻绳上面系三个小结(假如代表三个数量较小的事物),然后在绳子末尾系一撮虎毛,代表是事物是老虎。这样一来,这件事情就被记录下来了。这只是举的最简单的一个例子,绳结代表的意思也都是我们假定的,或许不严谨,但是可以看出,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记录一件事情是可行的。
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不同的绳结也就慢慢有了自己所代表的不同的意思,成为了表述一件事情的基本单位,等同于了后世的基本表述单位——文字。只不过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当时的绳结“字”很少,记录比较简单而已。不过已经有了文字的记事,传递信息的功能了。
只不过这种记事方法过于繁琐,而且保存也相当困难,记述的内容也很简单,满足不了人类日益增多的记录要求,最终逐渐被文字所替代,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一套“文明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