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故乡(上):童年的幸福,都藏在各式各样的小吃里

家乡监利位居江汉平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这里成为水稻种植和鱼虾养殖的上好之地,因此也有了“鱼米之乡”的美誉。因为盛产水稻和小龙虾,还连续多年获得了“全国水稻第一市”、“全国小龙虾第一市”的称号,让全市人民可谓是名利双收。

丰富的水稻和鱼虾蟹等农产品,不仅让我们吃得饱,还慢慢地越吃越好了。旱地里种的各种蔬菜,家养的鸡鸭猪等禽畜,池塘里长的藕、藕带、菱角等水生蔬菜,还有水田里养的鱼虾蟹等水产品,经过人们一双双勤劳的手,都化成餐桌上一道道美味诱人的菜肴,以及琳琅满目的小吃、零食,不断滋养着家乡的人民。

要说家乡最经典的小吃莫过于——团子了。

据说监利团子来源于三国时期关羽值守华容古道期间,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后逐渐变成元宵节的主打食物。别的地方元宵节吃汤圆,而江汉平原一带却吃团子?!巴抛印?,顾名思义“团圆”,有着团团圆圆的美好期望,这与汤圆的寓意是一致的。

团子大小如垒球,外皮是由粘米磨粉后塞出来的细粉蒸成半熟、再揉成圆形的欠子做成,里面再包上事先炒好的粗米粒(磨粉后未被塞出的部分)、肉、香干、榨菜、豆腐、藕丁等一种或多种馅料,最后再蒸上半个小时,即可食用。它集米饭、菜肴于一体,食之方便、味道鲜美,不仅正月十五主吃,也成为人们一日三餐尤其是早餐的主食,是家乡人民在田间干活补充能量的极佳食物。

团子不仅可以蒸着吃,还能油炸、烧着吃。

小学时候,每天早晨最念想的就是能吃一个炸团子。那时候,有一位姓赵的叔叔家里是专门做团子贩卖的,他家的蒸团子皮薄馅多,馅料味道浓郁、酱香扑鼻、酥软弹牙,而油炸的团子,焦香酥脆的外皮为其锦上添花,就更美味无穷了。

起初的时候,他好像很早到校,只卖给老师们。后来,他选择了晚一点的课间操时间到校,开始卖给学生,部分家里稍殷实的同学就买团子过早。那时候农村地区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大多数家庭是不吃早餐的。不记得第一次吃他家的团子是几年级的时候,是在学?;故侵苣┰诩?,吃的是蒸团子、还是炸团子,但却可以肯定的是:自从吃了他家的炸团子后就疯狂地爱上团子了。虽然元宵节也吃过自家做的团子,却没有此番强烈的感觉,有此感觉后,就越发珍惜、越来越爱上每一次吃团子的经历和感受。

吃蒸团子,因为外皮无味,需要靠里面的馅料来伴着下肚,馅料味道好、团子才好吃。而吃炸团子,光吃外面一层酥脆的皮,就嚼劲十足、足以刺激味蕾,加上饱满的馅料,让味道更丰腴,口舌间充满浓郁的咸鲜味,令人齿颊留香。相比起自家做的团子皮厚无法被炸透,赵家的团子小而且皮薄,一旦油炸起来,外面的白色欠子就全炸透了,外皮变得彻底酥脆入味,这或许是赵家炸团子受人喜欢的原因。

他家只有蒸团子、炸团子,想吃烧团子只能在家自己动手了。

每年元宵节吃剩下的团子,我们就在柴火灶里烧着吃,先将团子放在火钳上,再架在灶口上。等到一面烧焦后,再翻个面继续烧,非得每个面都烧焦了,才开始吃它。和炸团子一样,烧焦的团子表面吃起来酥脆弹牙,滚烫入口感受食物的热气腾腾,搭配起香味浓烈的馅料,让嘴间倍感充实而富有滋味。

相比炸团子无法避免的油腻感,烧团子就是干爽的酥脆感,两种烹饪方式各有千秋、各有各滋味,说不清哪种方式味道更胜一筹,反正无论是炸、还是烧,都让我百吃不厌、欲罢不能。

后来,人们用煤炭炉子代替柴火灶烧饭。于是,我照样用火钳架在煤炉子上烧团子吃,只感觉外皮上烧焦的部分跟用柴火灶烧的味道和感觉有点不一样,即便如此,我仍然珍惜每一次烧团子吃的经历,也充分享受食用这美食的经历。

只可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烧团子跟着柴火灶和煤炭炉的消失而消失了,让我倍感遗憾。

即便后来煤气取代煤炉子,我却不敢尝试直接在煤气火焰上烧团子,不知是担心不安全,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团子美食的执着开始松懈,但对于蒸团子、炸团子我依然珍惜每一次品尝的感受,仍然细嚼慢咽每一个团子每一口。

小时候吃的团子包裹的都是粗米粒炒制的馅料,相比长大后到县城或邻县里吃的肉、香干、榨菜、豆腐、藕丁等馅料,我更喜欢前者,一来可能是先入为主,二来觉得前者更咸鲜入味、更有嚼劲、口感更醇厚。

随着外出学习上班,离家越来越远,一年到头,除了过年的那几天能吃到团子以外,其他时间基本很难吃到团子。正因为如此,吃团子的欲望被压在心底,也渐渐被大脑淡忘。突然哪天,欲望被唤醒,也正好在老家的话,就马上到集市上买十几个解馋,剩下的就全部带出去吃,被母亲知道了,让她不禁惊叹:“怎么这么喜欢吃团子啊!”

母亲没有想到的是,团子对我而言,已经远远超过“团圆”和美食的意义,而是对故乡的一种藏在内心深处的眷恋和品味。

同样可以代替主食的,还有豆皮子(部分地方叫“豆丝”)——一种由豆汁在锅里摊开烧干后冷却的豆制品食物,晒干后还可长期保存,既可以用白菜水煮着吃,也能炒着吃,我更喜欢后一种吃法。

豆皮子是秋冬季的食物,晒过一两个太阳后即可手撕成块状后炒着吃,每次炒豆皮子吃的时候,我都要吃上两大碗。被炒得酥脆的豆皮子,又干又脆恰到好处,嚼劲十足又不至于磕牙,不用菜也能吃得津津有味,搭配一点自制的豌豆辣椒酱或者泡萝卜,那就锦上添花、回味无穷了。

只可惜,随着物质生活变好,钱可以买一切,人们都不屑于过去繁琐的“自己动手”,想吃就去集市上买一点、不想吃也就慢慢把它淡忘了??晌沂贾胀涣税锬盖捉粘龉囊桓龈龆蛊ぷ犹乖隰せ系木餐涣似烦⑺执喽蛊ぷ拥拿篮锰逖?。

由于在省外根本找不到豆皮子这种食物,即使偶尔想起,也无法满足口舌之欲,直到后来回到武汉后,这里离家乡不远,也有吃豆皮子的习俗,不过这里管它叫“豆丝”(已切成条状)。我也才知道不仅黄豆可以制豆皮子,绿豆也可以。但这里的炒豆丝,比小时候吃的炒豆皮子差远了,食物形态和味道都不对,我就勉强吃着,百分之一的回味也是一种回味。

后来我还从家里带来一些干豆丝,打算自己复刻小时候的味道,却未意识到它的形状已改变,而且干豆丝即便长时间泡水,也不及新鲜豆丝炒出来外酥里软的效果,反而是“外软里酥”,生硬得无法下口,就这样,完全击退了我穿越时空回味炒豆皮子经典味道的念想,这味道就真的如影子不可抓住一般可望而不可闻,叫人难受不已。

除了团子、豆皮子外,糍粑也是小时候常吃的除米饭以外的主食之一,一种用糯米蒸熟后捶打成圆形厚厚的大饼(如今仍有很多地方保留着打糍粑的习俗),然后冷却切成竖块的食物,可以蒸、烧、炸着吃,吃得最多的还是烧糍粑。

和团子一样,把糍粑放在柴火灶的入柴口,它不需要火钳,直接竖立在灶门口,靠在灶壁上,左边一块、右边一块,如门神一样,一边守着柴火燃烧、一边被火烤着。不到十分钟的功夫就烧好了,再翻个面继续烧着,等表面烤焦了、烧软了,就可以夹下来蘸着红糖吃了,糍粑的香糯配上红糖的甜蜜,看似普通的食物依然诱惑着那时的我们。

要说糍粑最美味的吃法,都比不上鸡蛋煎糍粑。

不知道第一次吃鸡蛋煎糍粑是何缘由,但糍粑外酥里嫩、香甜软糯,以及一股浓浓蛋香味令人至今记忆深刻。先把糍粑切成小方块,将几个鸡蛋打散,再将鸡蛋液裹在糍粑上,然后在锅里将其两面煎至金黄后,在两面撒上红糖后即可享用。一口下去,糍粑香甜可口、酥软滑牙,是小时候难得吃到的珍贵食品,时常让我们念念不忘。

除了这些代替主食的小吃外,家乡还有蚕豆、炒米糖、芝麻糖、莲蓬、菱角等诸多特色零食,自家种的豌豆制成的蚕豆,可以用来代替瓜子花生;炒米糖、芝麻糖可用来代替饼干、面包等充饥类的食物,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麦芽糖,而单独的麦芽糖则可用来代替糖果;莲蓬、菱角纯属地方特色水生食物,不仅能生吃,还能用来做菜。

麦芽糖虽然算不上好吃的零食,却足以代替花钱买的五花八门的糖果,足以满足那时的我们对糖果的嗜好。不论哪家在熬麦芽糖,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跑过去,去蹭一点免费的糖吃,用筷子能多缠一块就是一块,当时吃不完,留着晚些时候吃或者分给小伙伴吃也行,反正绝不嫌多。

而炒米糖,顾名思义,就是由炒米和麦芽糖和在一起切成块状的食品,它曾经就一直是我的饱腹搭档,即使遇到我更喜欢吃的芝麻糖,我也没有抛弃炒米糖。炒米糖用来饱腹,芝麻糖用来满足儿童时期对更好吃的糖的无限眷恋。

相比炒米糖的炒米,芝麻糖的芝麻个头更小,让麦芽糖的含量相对更高,甜蜜程度就更高,试问哪个小孩能够抗拒更甜的糖果的诱惑呢,况且芝麻糖吃起来,脆爽饱满的感觉更强,甜蜜拉丝的口舌感受是炒米糖无法比拟的。那时候家里做炒米糖做的多,芝麻糖做的少,这样就更增加了我对芝麻糖的念想。一旦在亲戚家遇到芝麻糖,那就如拾珍宝,分外珍惜每一块芝麻糖、细嚼慢咽每一口芝麻糖。

即便后来二十年没有吃它,一旦遇到,对它依然无法抗拒。前几年,爱人的外婆有做芝麻糖,问我吃不吃,我谦虚地说,吃一点。说是吃一点,可后来却接连吃了好几次,停不下来。庆幸的是它依然是小时候的味道,还是那么绵密软糯、甜蜜粘人,让人咬上一口即上瘾、无法自拔。

莲蓬、菱角不用人们花多少功夫,直接用船在水里采摘起来即可,生吃鲜甜润口,做成菜肴鲜嫩可口、清心顺气,是家乡颇具特色的珍馐美味。

莲蓬除了生吃、炒菜吃外,想不到还能烧着吃。

小时候暑假在姑妈家玩的时候,表哥就带着我去洪湖边摘莲蓬,一望无际的莲蓬荷花让人如置身荷海之中。应接不暇的的莲蓬,让我们根本采摘不过来,后悔没多带几个帮手来。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几个船舱就堆满了莲蓬,让人感觉成就满满,一路吃着鲜甜的莲蓬回家,好不快哉!

回到家后,表哥问我有没有吃过烧莲蓬,我说这是第一次听说莲蓬还能烧着吃,令我惊讶不已。随后,我们就将莲蓬塞盘下面的丝状托体全部撕掉,只留下塞盘和简单包裹的莲蓬粒,然后放到柴火灶靠外一点的地方开始烧烤。十几分钟后,莲蓬塞就有烧糊的迹象,部分莲蓬米都炸出来了,证明已经烧熟了。

吃烧的莲蓬,胜过吃做成菜的莲蓬米,虽然都是熟吃,但味道体验却大不一样,烧着吃吃的是熟透了的莲蓬米,而且一种炽热沙软的感觉在口舌间打转,让口和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一种无以言表的感觉油然而生、令人难以忘怀。

菱角如同莲蓬一样,除了生吃和做成菜外,都有第三种吃法,可却不是烧着吃,而是水煮着吃。那是童年时在外婆家玩的时候,跟着外公摘完菱角后,我生吃了一些,觉得腻了以后,外婆就把菱角放在锅里直接用水煮,这结果让我期待不已。

吃了刚煮熟的菱角以后,感觉味道还真不错,比起做成菜的菱角更甘甜粉糯,吃起来沙沙糯糯的感觉,像极了板栗的味道(长大后才吃到),却在水分上胜过板栗,成了我小时候独有的零食之一,这种美好的食用体验已经深深镌刻在心底,是舌尖上的故乡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9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6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86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9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7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8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10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5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93评论 3 3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3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