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书叫做《幸福,超越完美》,作者是泰勒·本·沙哈尔,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而后,他的课程“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被哈佛学生推选为最受欢迎率排名第一和第三的课程。
在曾经,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在他读大学期间,为了每次考试中都能名列前茅,熬夜学习都没拿到优等成绩,曾陷入极度焦虑中,害怕考得不好,害怕自己失败,害怕别人的眼光,他上学以后,就是因为这样,过得很不快乐。
你曾经有像他一样么?在他身上,你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吗?明明学习不错,总担心自己会考不好,担心自己的不够努力,觉得让父母和老师失望,担心自己总是办砸事情等等,如果你觉得你是一个追求完美主义的人,那么,你应该来看看由斯蒂芬·盖斯作者所写这本的《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他教你怎么成为一个“不完美主义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斯蒂芬·盖斯 ,他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改变这一点,他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从2004年起在美国各大自我成长类网站上发表了许多文章。2011年,他开始运营自己的博客Deep Existence,为读者提供自我成长策略方面的建议。他的作品已被翻译为17种语言。
本书是“微习惯”系列作品之一。在本书中,盖斯介绍并分析了完美主义的定义与危害,区分了整体上的完美主义——追求更远大目标的积极心态,以及具体的完美主义——脱离现实、故步自封的消极行为模式。
盖斯应用微习惯策略,为完美主义者提供了22种实用的解决方案,告诉他们如何变成更快乐、更健康、更高效的不完美主义者。不完美主义者并不会嘲讽完美人生,他们只是不强迫自己做到完美,珍视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并能勇敢面对失败,结果反而比完美主义者更容易获得成功。完美主义代表着限制,而不完美主义则预示着自由。
这本书可以按照这样的主线来看,完美主义是什么、完美主义者有什么心态、完美主义存在什么问题、不完美主义能赋予我们什么、面对完美主义的五个分支应该怎么样应对、以及以微习惯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解决办法。
完美主义是什么?
完美主义以过高期待、纠结不放、认同需求、过失担忧、行动顾虑为主要表现形式,是一种心理问题,同时,还会引起各种消极问题。
完美主义者有什么心态?
完美主义标准一般有三种,即情境、品质与数量。在完美主义看来,完美主义者无法接受微小的价值或进步;他们只看宏大、顺利、完美的成功。
完美主义者喜欢远离恐惧的事物时获得的所谓安全感,这种完全不用付出努力追求卓越的心态也就成为了人们成为完美主义者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之所以抱着完美主义不放,不是因为失败的成本增加了,而是因为回报的重要性提升了,因为有些东西,我们越想得到,就越害怕得不到。比如,跟上司提加薪,考研,见到新朋友,突破自己的极限等等。
完美主义存在什么问题?
追求完美主义会导致什么呢?作者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明确其真实状态,然后再去选择对策,而不要一开始就想当然。当你是完美主义的是时候,要记住,完美主义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健康的完美主义就能消逝一切被污染的毒液。
完美主义会影响发挥,比如从不担心考试会考砸、比如打篮球有一个很放松的状态,想要好的发挥,完美主义确是一边害怕失败,一边展望成功。
追求完美主义的人,不外乎对事业、爱情、人际关系、个人形象、健康这几个领域设限,自我设限的根源是完美主义,她的毒性在于提供给我们一系列借口。
不完美主义能赋予我们什么呢?
作者说,不完美主义并不等于懒散、低标准、安于失败、不追求优秀与进步或对世事漠不关心。不完美主义也追求美好,也追求成功,而他们更多的表现是用积极的态度,先把事情做完,更像我们所说的——先完成,再完美。
蝴蝶能破茧,是因为它熬过了最初最难熬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坚持,还要时间,还有各自的努力,才会慢慢变得更强。
作者说,一个人越是勇敢、自信、轻松,就越容易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即使你面对考试不理想、身材走样、车子坏掉、孩子做错事,你也能抓住时机,立刻出发。因为只有走出去,才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你才会获得更多的成长与洗礼。
要想成为不完美主义者,需要经历好几个步骤,从思维到决定到行动到改变,最后才是成功,同时,这个过程是难熬的,因为整个环节,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会随机应变、伺机而动也是很重要的东西,要知道,现在的一切还是不够完美,但所有的一切都很美好,无论怎么样,都要坚持下去,因为坚持下去,才会看到曙光。
那怎么做一个不完美主义者呢?
其核心还是你自己,取决于你真正关心的东西是什么,它背后的逻辑是——不那么在意条件和结果,而关心眼前具体怎么做才能掌控自己的身份与人生,积极前行。保持一个放松的心态,不过度焦虑与分心,保持好大脑的清醒与专注,才会在一个领域安然自若,才会集中精神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么,面对完美主义的五个分支应该怎么样应对呢?
过高期待、纠结不放、认同需求、过失担忧、行动顾虑是完美主义主要表现形式,那么面对这些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作者对于这些,给了我们一些行动指南——
在过高期待的时候:
作者给出的第一个策略是改变自己的情绪。
最好的做法是改变自己内心的期待,这意味着,你将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对自己做的事情有信心,虽然有的时候不尽人意,即使在遭遇其他处境时,也能宠辱不惊、随机应变。
第二个策略是正确判断自己、审视自己。
在追寻目标的时候,如果目标难以到达,难以触摸,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对策,在这个过程中要设定符合自己的目标的要求。
第三个策略是降低标准。
降低对事物的标准,能让你更关注持久的变化。因为过高的期待给你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让你不作为,如果你不能保证你能够旗开得胜,你就不敢尝试。比如说,你非要一天写一万字的文章,而事实上,你每天只能写出来三千字的文章,那么降低标准,就能帮你落实下来。
第四个就是关注过程。
作者说“看淡结果,并不代表不去努力。而看淡结果背后的逻辑是'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但结果就顺其自然了'”。让我们想到的就是那句话——尽人事知天命。
我们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考研,你在过去的一年里特别努力,努力背单词,努力背政治,努力磨专业课,看更多的书,熟悉你所不熟悉的领域,但是考得一般,让自己失落很久,那么在这个时候,更多的应该是关注过程,而不是关注结果,关注在这个期间你都学到了什么,关注的东西,应该是你能控制的那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注过程本身,就是关注结果。
在纠结不放的时候:
作者给出的第一个策略是接受现实。
每天提醒自己,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什么都无法改变,你应该学会接受过去。在情感上,你可能对于过去的事情还难以释怀,但是只有接受现实,你才给了自己继续前进的生路。毕竟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只是普通人呀。
第二个策略是采取行动。
任何事情,都是说得好听做起来难,从不例外。如果你考试失误了,复习不到位,导致成绩不理想,那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踏踏实实地复习,接受这次的教训,好好听课,好好复习,争取不再翻车。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吵了架,你的朋友生气不理你,你就要思考自己哪里做错了,并争取他的原谅,而不是去远离他。
第三个策略是分清意外与失败。
首先,失败与意外不同,而失败对于我们的意义也很不一样。失败的责任完全在自己,而意外,包含了他人的因素。在任何时候,都要正确看待失败与意外,鼓励自己坚持不懈,坚信自己能乘风破浪,最常用的办法就是不断地、持续地尝试,不断地试错,然后不断地走向成功。
第四个策略是改进自我对话方式。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寻求理解,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做的都是对于自己更有利的事情,那么在做之前,给你时间先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做。第二个建议是:说“可以”,而不是“应该”。因为“可以”只是指出一种可能性,而“应该”,给人一种确定和必须的感觉,“可以”代表着开放与自由。人的一生很长,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事物才是正确的选择。
第五个策略是计时器介入法。
这里有点像效率工作那样,经常用的就是番茄钟,作者在这里给我们列举了几种不同的计时器策略,即任务倒计时、决定倒计时、注意力倒计时、番茄工作法、劳逸交替法。
在认同需求的时候:
有认同需求意味着你无法接受自己或自己缺乏信心,作者给出这几种办法提高自信。
第一个策略是化学法。在你出场任何场合,提前用“充满力量的姿势”站立两分钟,保持这样的姿势两分钟,就会觉得充满力量,虽然听起来有点古怪,但这是科学证明的,并且能获得更大的改变的。
第二个策略是假装自信。在任何场合下,都要假装自己是个自信的人,然后你就会发现,别人也会认为你就是作者们自信的人,即使你在过程中感到紧张,也不要担心,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不会感到紧张了。
第三个策略是调整参照标准??赡苣愣院芏嗍虑榭赡芎ε?,或者力不从心,除了之前的放低期待,也要把参照标准降下来。比如,你的朋友考研初试考了420分,你不要想着要超过他,想一想你自己的状况,订一下你的目标线,是不是合理算起来,385才是你的极限呢?如果是,就做好385分的自己。
第四个策略是叛逆练习。叛逆是一种与认知需求相反的表现,你如果有认同需求的问题,尝试通过叛逆练习来解决问题,最容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公共场合做出一个非同寻常的举动,比如说,楼下大厦的一楼摆了个台子,那里人山人海都是看节目的人,当没有人在台上主持的时候,你走上台,躺在地上,闭上眼睛,冥想一分钟,然后起来,自信地走下台。这是不是很刺激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别人和自己,你的生活,是可以自己去抓住的。
在过失担忧的时候:
第一个策略是成绩日志。做这件事不需要很长时间,用几分钟的时间,就能记录你今天做了什么,喜欢做什么事情,在什么事情上得到了启发。把这些细小的事情记下来,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长久来看,是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的。
第二个策略是二进制思维。如果你担心自己在什么时候做错了什么,使用二进制思维,有利于帮助你走出去。比如,四级英语考了480分=成功,比如今天办事情没出错=成功,等等。把你专注的事情视为成功,你将会有很大的进步,即使遇到了失败也比不做强,这就是很大的进步。
第三个策略是从小的成功做起。比如,今天写了3000字的文章,练瑜伽1小时,练字1张纸,落实到每个细小都无法拒绝的事情上,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很简单,小成功也是属于你的成功。
第四个策略是分阶段成功。不要把成功定义为高考必须考985、211;工作上做出100万业绩。想象成功就是阶段式任务,比如,一个周背500单词,三个月练出马甲线,你对于成功,应该重新定义一下,只要是一个个小进步,都算成功,再把时间拉长,你会发现,即使是再远大的目标也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伸手就能触碰。
在行动顾虑的时候:
第一个策略是拒绝预设。如果你害怕做接下来的事情,并且预设了消极前景,先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在实践中与之对比。在预设时候,要尽可能多地借鉴先前经验。我们总会对新事物有所顾虑,担心这,担心那,因为你曾知道到底会遇到什么,如果你能尽可能地预设,有时候你会有些不同的新发现。而这些事,只有你做的时候才会去发现。
第二个策略是快速决策。有的人可能有选择困难症,会对很多事情思来想后,这时候往往会浪费很多时间,若能快速决策,你就会知道并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解决的。
第三个策略是分析风险、回报和可能性。向那些金融分析师一样,把各种情况都列举一下,做到信息透明,就会轻松做出判断,看看你的做法是否明智,还能进而测试对于未来有什么影响和可能。
关于这本书,主要是策略为主,其他为辅。从学习策略开始,你就已经慢慢走在改变自己的路途上了,请相信改变带给你的好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学习了新的思考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运用方式等等,将其不断地融会贯通,不断地思考,然后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尽管你还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但你会逐渐变成一个追逐健康的完美主义的人。
我们做得任何决定可能都不是正确的,做得选择也并不是完美的,要相信自己,相信这书中所说的方法和策略。你也无需成为完美主义者,做一个不完美主义者,拥有更多的自由,这挺好的。
因为,从来你就不被设限,更无悔自己的选择,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