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君公子,一起成长不迷茫!
今天不想上班,是因为心情不好就不想吗?
今天不想出门谈合作,是一个人前往而已吗?
今天不想打扫卫生,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吗?
也许是大多是对未来迷茫,
没有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
没有明确的任务
习惯懒惰,
有拖延症,
缺乏自信,
恐惧事情
······
不想做的事情太多,以至于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不想做,时常觉得每天都在忙碌,却不知道忙出了什么结果。
面对那些不想做,却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你是如何解决的?
拖延?
还是不予理会?
不管你怎样逃避,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依然回归到你的眼前,让你不得不去硬着头皮去完成。
如此,你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完成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呢?
又该如何去完成呢?
我也只用了这一招,列清单的方式,解决那些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分享给你。
01
列清单解决
不得不做的事情
列清单不难。
就跟做计划一样,你得把你不想做的事情列出来,肯定不止一两件事情,有可能一天当中都没有一件你喜欢做的事情。
用清单的形式找到你不得不做的事情,不管什么情况,不喜欢也去做了再说。
列好清单之后,要知道完成这件不得不做的事情的一个关键点:既然注定要做的事情,为什么不主动自己去掌握然后完成它呢?
主动去做不得不做的事情,自己掌握整件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晚饭过后,你本来想着等一下再去主动洗碗的,然后就在你准备开始行动的时候,你妈妈跟你说:“你怎么还不去洗碗,快点”。
这个时候,你的心情就会变得不一样,因为本身你是从主动想要洗碗,变成了被动去洗碗,心里就会发生变化,妈妈可能觉得我很懒,从来没有勤奋过。
自己会给自己一道否定的阻碍,既让自己没有主动的兴致,等到下一次的时候也就更加喜欢拖着不做,逃避不做。
如果你的主动性掌握在你的手里,你还怕别人一句话让内心破防吗?
在妈妈没说之前就主动去洗碗,在内心的小人想要偷懒的时候,就主动去开始做了再说。
主动去做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别人催着做,时间临近才做,紧要关头才去做好多了。
读小学的时候,非常讨厌洗衣服,因为要洗三个人的,爷爷奶奶和自己的,在我看来就是一个非常难搞的事情,大人的衣服湿水之后变得特别的笨重,每次晾衣服都是拧不干,挂上去那些水还一直往下淌。
每次洗衣服都是一种噩梦,但又不得不去做——毕竟要做一个为家人分担任务的好孩子。
于是,我每次都选择在写完作业的时候去洗衣服,写作业的过程是很安静的,久坐了就要活动,而刚好衣服就是需要活动的事情。
洗衣服=活动这个想法,让我没那么讨厌洗衣服了。
主动在写完作业之后去洗衣服,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想法,做的过程中也不会有过多的怨言。
遇到不得不做的事情之后,主动去安排,主动去掌握这件事情,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也会没那么讨厌了。
即使明白了其中的方法,也会遇到很多“原因”导致自己根本不想去做,就算是硬着头皮也不想做。
如此,下一步就是解决那些阻碍你要完成的“原因”。
02
解决那些让你
本该要完成的阻碍
面对阻碍,也需要一些前提,就好像打个预防针一样。
发现不得不做的事情其中的好处。
比方说:
洗衣服得到的是干净卫生的衣服穿;
打扫卫生得到的是一个健康的环境;
早起得到的是一个安静清凉的早晨;
阅读得到的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
换一种角度去发现做这些事情的好处,也许也能欣然的接受,然后主动去做到它。
当你主动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在别人看来或许是一种自律的人。
面对不想做的事情,你看到一个人对不想做的事情还主动安排好时间去做了,在你眼里这个人是不是一种自律的表现?
大多数人明知道做了这件事有好处的,不妨多给自己一点牛逼的样子,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自律的人。
开始给自己预防也是一种心里的暗示,让自己接受这件事,也需要当下去解决面对的阻碍。
过程中遇到的那些阻碍你将要完成的事情,第一个就先解决它。
洗衣服的过程中发现没有洗衣液了,要么就去隔壁找邻居借,要么到楼下超市购买,要么就叫送货到家。
不要因为没有洗衣液了就不去洗衣服了,毕竟这事不得不做,第一个就解决洗衣液的问题,还怕明天没有干净的衣服穿吗?
这个过程,把本该不是第一要做的事情,变成了当前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阻碍当成第一件事情解决。
不能因为遇到阻碍了就延后处理,能做了就赶紧去做了再说,管他呢。
就好像现在这篇文章,已经坐下来开始写了,但是遇到没有合适的案例,没办法继续写下去,就这样离开电脑桌前,下次坐下来还是要解决没有案例的问题。
没有合适的案例,就去找,自己身边发生的,大佬的名言警句,书中的好文好句等等。
反正这个时间点,就做这件事情,其他事情也不太适合做,反正完成这件事再说。
大多数的阻碍看起来没有那么难,都是由无数个小问题组成的,逐个去解决,当成一个挑战也不错。
就好像玩游戏冲关一样,过了一个又一个光卡,最终把这件事情给完成了。
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当中,不知不觉到达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自我实现需求阶段。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
解决问题能力 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此,做一件也不会过于应付了事,倒是付出时间和精力,事情的结果倒不是那么重要,反倒是内心的获得了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不过,对于不得不做的事情当中也会遇到无法解决的,暂时不能解决的,或者需要借助其他力量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情况,别怕,抓住机会摇身一变,成为最好的自己。
03
认识你的不擅长,
尽可能的让自己成长
台湾的蔡康永曾说过:
“你15岁,觉得游泳很难,于是你放弃了;结果18岁遇到一个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能遗憾的说自己不会。
18岁,觉得学英语很难,于是你又放弃了。等到28岁的时候,一份要求英语特长的工作机会在你面前,你只能又说你不会?!?/p>
那些有难度的事情,一开始都是你不会不精通的,但我们可以学。
知道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想办法让自己的边界越来越宽。
把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做到了之后,把它变成擅长,至少顺手了,我们才会不断的往前。
《终身成长》这本书说到的其中一个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
即使你认为自己不擅长某件事,还是可以全心地投入其中并坚持下去。
事实上,有的时候你投入一件事,恰恰是因为你不擅长做这件事。
当我们在做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遇到无能为力的阻碍时,就可以利用成长型思维模式让自己突破。
比如你是一位面试官,你不得不对每个面试着行进统计分析,需要用到表格来制作数据,而刚好你从来没有学过,或者学的不精。
这个时候,你不得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数据的制作,因为不擅长这件事你才会更加花时间、花更多的心思去一点点的做到。
那么,在不得不做的事情面前,想办法学会它,把制作数据这种任务变成一件顺手的事情,你才有更多的时间筛选人才。
那些不擅长的事情,不要怕,那也许是一个成长的机会。
总结一下:
面对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用列清单的方式找到它。
过程中遇到的那些阻碍你将要完成的事情,第一个就先解决它。
你的不擅长,恰好是一个成长的机会,让自己的能力边界越来越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