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堂上,遇到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说实话,我感觉这题出的蛮好的,我们习惯了将一个圆平均分,再拼成其他的图形,却没想到,原来半圆也可以这样剪拼,不得不说,出题人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课堂上,学生几乎都选择了A选项,可见,此题的正确律率还是蛮高的??裳龆粤?,真的就理解了吗?按往常的经验,做对不一定等于理解,于是,我要求学生说明自己的判断理由。并指名前排的一个女孩子到前面来指一指新图形的周长,当她描出了新图形的周长后,我再次追问,如果把这个周长的4条边分一下类,你觉得可以怎么分?
听我这样一问,她有些懵了,呆在那里不知所措,于是,我让她指一指,新图形的底,在原图中相当于哪一部分。结果她一动笔描,有一部分学生可就笑了。
显然,她根本不明白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中的原因,应该说其思维是一种单点结构的水平,既不能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发现两个图形间的关系,也无法根据图示去找到图形的关系,对于这样的孩子,有些时候想想,即使现在我们给她教会了,但由于其缺乏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后面题目再一变,她其实还是难以应对的。然而,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我也说不好。
个人感觉,学数学,其实是需要一些天赋的,很多时候,那些数学学的好的孩子,他们的想法、思路等,真的不是老师教的,而是与生俱来的,老师可以做的就是,发现学生的这些特质,加以引导和培养,使之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规范生长,而那些没有数学思维的孩子,我们能教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一些死方法而已,通过大量的刷题,让他们记住并掌握方法。所以,课标的愿景是好的,但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真的难以实现,只能说: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毕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每个生命也都有自己应有的姿态。正如陶行知所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让我们尊重生命的独特,成就各自的绚烂吧。